圆百姓安居梦 建塞上明珠城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1-12 21:26:00

恢河大桥效果图穆寨新村安置小区(开发区) 市府街改造工地

    

    迎着初升的朝阳走进朔州市,随处可见的巨大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路桥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公园因地制宜、依水而建,城市干净整洁、宜居宜业……触目所及,让人切身感受到这座崛起的城市焕发出的勃然生机与活力。


    而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朔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大手笔、大气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市民众志成城、协力奋斗;得益于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投身城市建设,用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一项又一项浩大的工程,推动着这座城市的腾飞和发展,用激情、智慧、热血和汗水,浓墨重彩地铺展着桑源大地城市建设的壮美画卷。


    一头连着人民生产生活,一头紧系经济发展全局。近年来,朔州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着眼于建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定位,顺应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始终把真心为民、造福百姓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本着对城市长远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布局谋篇。精心组织重点工程施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强村镇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安全质量监管,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突出重点工作,狠抓督促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道路改造升级全面竣工,老城拆迁改造雄姿初显,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城市功能日益提升……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的陆续完成,朔州市旧貌换新颜。


    按照省政府部署,2015年全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四大工程共21项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47.38亿元。其中,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建设改造,电网改造,通信设施建设,城市排水防洪,地下管线建设,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设施提升工程完成投资27.62亿元;以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安居工程完成投资99.28亿元;以城中村改造、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0.56亿元;以污水垃圾处理,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防治,市容环卫工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外围绿带建设,“绿色建筑”行动,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提质工程完成投资19.92亿元。


    城市建设“四大工程”各具特色、相互辉映,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突出了城市特色,努力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


    设施提升让百姓生活更便捷。一是以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构建城市快速交通网为目标,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已建成中心城区主干道路106.21公里,道路面积318.6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7.51平方米,形成了158平方公里的城市大框架,城市发展空间明显变大。二是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全市新建各类市政管网280.19公里,改造老旧管网107.72公里,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9.17%,燃气普及率达到96.7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02%,污水处理率达到9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11%。


    保障性住房让百姓心有所安。乐业须安居,城市建设的成果最终就是要造福于人民群众,让每个朔州人住有所居,心有所安。


    2011年4月20日上午,随着朔城区厚德园小区建设工地上隆隆的大型工程机械机声,朔州市保障性住房48项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盼望已久的开工让百姓兴奋不已。这一次,“安居”梦是那么真实,触手可及,幸福将从这里开始。

    带着百姓的热切期盼,朔州市住建局全面铺开各项工程,紧抓安全、保证质量、推进进度、加强督查……“十二五”期间,市住建局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低保户住房困难为工作目标,以建设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为宗旨,坚持“民生优先战略”,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范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2.6万套,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扩大了保障范围,使公租住房保障范围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不足15平方米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市符合保障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应保尽保。同时,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规范存量住房市场,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2700多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300亿元。


    城中村改造让城市形象更美好。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4个,正在进行的城中村改造12个,同步配套水气热电、道路、绿化等市政设施,设施维护和环卫管理纳入城市体系,统一管理。中心城区以七里河综合治理为龙头,以“三路四桥”建设为轴线,涉及8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全面启动。


    环境提质让市民幸福指数提升。“依山傍水,树林围城,锻炼休闲,悠然自得。”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情景,如今已是朔州市民生活中最常见的写照。市民王先生说:“我出门向北走100多米就是街心广场,别致养眼的绿化小品、设施齐备的健身器材,是我平时休闲锻炼最理想的地方。”


    在朔州市,大多数市民都像王先生一样,享受到了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近年来,以“五城联创”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持续加快道路绿化和公园游园建设,截至2013年,朔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02%。与此同时,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完成了市第一污水厂提质改造和第二垃圾处理厂工程,第二污水厂建设工作也即将完成。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面积110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机械化清扫面积404万平方米,清扫面积600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达到67.33%,较2010年提高15.09个百分点。先后对开发路、张辽路、民福街、振华街、安泰街道路两侧主要建筑物的楼体和民福街立交桥、中心广场、七里河公园、体育广场等进行了景观亮化,亮化覆盖率达到95%。围绕城市“牛皮癣”清理、市区卫生保洁、主干道广告牌匾整治三大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建成5个大型集贸市场。户外广告整治与门店招牌整治有机结合,门店广告牌示范路建设工作积极推进。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人民的翘首以盼下,朔州选择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从改善环境、防治水患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建设自然生态之城、造福全市人民群众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群众直接受益为核心,以群众普遍受益为标尺,立足当地实际,做出科学决策,把彻底整治七里河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于是,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阶段见效的工作思路,一场前所未有的综合治理战役就此打响,一场综合治理行动在市区轰轰烈烈地深入展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朔城区的大力推进下,在老百姓的关心支持下,施工作业人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以打造精品、争创一流的工作干劲,以快速高效、只争朝夕的工作节奏加快推进综合治理工程稳步前行。


    工程治理总长度10公里,北起西环路七里河大桥,东至北同蒲铁路桥下游,沿途涉及14个村庄。按照总体规划,工程通过拦洪、排洪、引水、蓄水、清淤等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包括两岸分洪排洪涵1.8万米,铺设引水管线16.2公里,河道清淤挖方940万方,蓄水拦水坝8座、洪水调节坝3座,驳岸2.4万米,人行平板桥9座,河道内蓄水350万方,形成水面2656亩,达到“河面变宽、河床变深、河水变清、河岸变绿”的治理目标。目前,已完成沿河城中村拆迁和河道内建筑清理47.5万平方米,总投资12.5亿元,到去年10月,已开工建设排洪、筑坝引水、生态绿化工程和道路、桥梁前期工程等。


    围绕“一山两河一湖”生态治理,实施了30多项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了32个城市游园广场;全面铺开覆盖主城区及299个行政村的城乡清洁工程,并逐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形成美丽乡村典范、城乡清洁工程样板。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朔州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大动作,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记忆!四通八达的道路、遍布各处的管网、方便快捷的生活、干净整洁的环境,正成为朔州市厚积薄发、振翅起飞的有力引擎。


    紧扣工作主题,坚持“六位一体”工作机制,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市区两级把城市发展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铺开了50多项城建重点工程,建城区面积由建市初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9平方公里。先后完成了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大楼、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火车站迎宾广场及候车大厅、公安技侦大楼、海关商务大楼、检验检疫综合实验楼、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朔州师范专科学校、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由规模扩张向完善功能、提升品质转变,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城市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先后铺开了科技馆、大医院、恢河大桥、市府东街和建设北路改造、朔神大道改造、滨河路打通、平朔南路打通、城市道路局部改造工程、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厂以及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将得到显著提升。


    站在宽阔笔直的安泰街上,举目望去,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大楼……一座座造型美观、功能齐全的建筑物正将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朔州真实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同步发展,高位、科学、快速、和谐地推进城镇化。一是加大中心市区建设力度,推进七里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和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二是稳步实施大县城战略。怀仁县作为省级大县城试点,以完善功能、提升品味为路径,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积极建设特色城镇。从2011年开始,怀仁县金沙滩镇、平鲁区凤凰城镇、应县南河种镇、山阴北周庄镇、右玉县右卫镇五个省级重点镇共开工205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5亿元。金沙滩、凤凰城、神头等八个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建市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朔州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率由1989年的13.49%提高到2014年的52.1%,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是全省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如今的朔州不但城市环境改善了,城镇化步伐加快了,乡村清洁工作、农村危房改造也井井有条、稳步推进。自2013年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朔州市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各家各自清扫,公共部门无人管理,连最基本的垃圾收集箱都没有。”平鲁区杨树坡村村主任王明说,长期困扰他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杨树坡村被纳入了该区2015年乡村清洁工程范围。在做好对农村房前屋后、大街小巷、村庄周边的“四堆”和积存垃圾清理的同时,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乱堆乱倒的问题,采取整修残垣断壁、粉刷墙面立面、围挡建筑工地等方式,进一步整饰村容村貌,并新建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置点。对于平鲁区南汉井村村民郭二毛而言,乡村清洁工程不仅带来了日益改善的环境卫生,也为自己带来了一份工作。50多岁的他被村里聘为保洁人员,负责村里的垃圾处理,每月工资1000多元,对于生活并不宽裕的他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如今,当清晨的太阳从茂密的树林中折射出斑点恣意洒落在巷陌里,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院落,一股浓浓的田园气息迎面而来……这是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村西的赵大爷一家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的受益者,于2014年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2008年以来,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完成53508户,多数农民像张大爷一样告别原来的破旧危房,住上了安全房。

统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在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市住建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着力规范市场秩序,突出重点加强监管,推进建筑业各种工作再上新台阶水平。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各项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启动集中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政府投资类公益性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朔州市区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县区新建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不低于20%。二是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年来累计完成改造127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工作。三是稳步推进平鲁区和怀仁县创建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着手筹备数字化城管建设工程。


    ——着力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建筑业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朔州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建筑市场开放、招投标制度改革、工程总承包等各项工作,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建筑业总量和规模的跃升,2015年完成建筑业产值41.38亿元。二是切实加强建筑市场监管。重点强化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管,修订《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评标办法》,制定《工程勘察设计招标评标办法》,把监管重点放在国有投资项目上,改革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方式,建筑工程项目实行事后备案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肢解发包、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围标串标、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严惩一批违规违法企业。三是全面完成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充实完善企业、人员和项目数据库,实现监管的信息化和实时化。积极开展建筑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将诚信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资质管理、招标投标、评优评奖等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营造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氛围。


    ——突出重点加强监管,稳步提升建筑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对问题突出的项目和企业实行重点监管;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2015年共进行安全质量大检查5次,检查工地95个,发现隐患314个,现已全部整改。二是完善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强监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实现安全监管人员全覆盖;全面启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行建筑安全监管闭合管理。2015年开展城市供气、供热、供水等市政公用行业安全专项检查10次,发现排查隐患274个,最大限度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年弹指一挥间,有多少喜人的变化写在朔州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朔州又站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朔州住建事业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朔州的明天会更美!

    小城镇建设风起云涌,新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随着朔州市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市、园林城正在塞北大地毅然雄起。
    在朔州市区中心,七里河像一条碧带,穿城而过。七里河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329平方公里。然而,一度时期,河道淤积严重,常年水土流失,工业污水横流,生活污水不断,垃圾堆积成山,违章建筑遍布,河道环境日趋恶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如今,徜徉在碧波荡漾的金沙植物园,驰骋在绿树成荫的西山森林公园,漫步于充满活力、又富有古都韵味的老城街巷,一股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惬意犹如徐徐春风沁人心脾。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圆百姓安居梦 建塞上明珠城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1-12 21:26: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