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新盘主导2016楼市供应 刚需房持续短缺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12-31 08:24:00

业内对2016年楼市走势存分歧

虽然今年土地楼面均价再次刷出新高,明年豪宅项目可能进一步扩容,成交价格很可能刷出新高,但业内关于房价是涨幅放缓还是继续高歌猛进存在分歧。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控股公司副总裁胡景晖表示,2016年“量增价涨”将继续主导新房楼市,但房价涨幅不会太大。

胡景晖认为,从政策基调来看,去库存仍将是2016年楼市重要调控方向。因此,楼市政策将持续支持购房需求的释放,成交量上涨仍将是大概率事件。同时,受2015年成交高价地影响,五环内泛豪宅化基本形成,也将从统计结构上提升北京整体住宅价格水平。

但胡景晖同时指出,前几年的政策限制致使豪宅的原有库存压力较大,如今政策放开、供给释放,明年豪宅将集中入市,供应量巨大;而目前的改善型需求偏向紧凑型、中低价,与豪宅并不匹配,市场的消化能力有限。因此,2016年豪宅的销售压力会加大,在楼市去库存的背景下,房价涨幅也将有限。

郭毅则认为,楼市再次提价是大概率事件。她举例称,年末入市的项目已经开始上调售价。上周入市老项目中首创·伊林郡涨幅近30%,保利·罗兰香谷也小幅上涨,而纯新盘金玉府则以6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入市。

即便价格上升,但从年底入市项目的销售上看,并不愁销量,例如金玉府项目仅推出224套房源,而其排卡客多达500多组。位于顺义空港的金地未未来上周末认筹也同样吸引了上千组客户到场。

对此,郭毅认为,年底供应的稀缺以及未来价格较大的涨幅预期,使得这一阶段成交出现显著回升,而进入到2016年之后,北京住宅市场供应将量少价高,成交量难以出现太大突破,价格则会明显上涨。

文/本报记者 李桁

●预见●

2016年最可能出台的楼市政策

在去库存的要求下,各项房地产政策可能进一步松绑,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将2016年视为购房机会年。中央定调稳定住房消费,支持自住和改善需求,政策侧重千方百计去库存。

如何更好地去库存压力?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罗列了五大可能在2016年出台的具体刺激楼市政策。

第五位:政府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效果:★★★

落地时间:随时

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库存较大的城市,短期内可以有效降低库存。但这条政策对政府财政实力要求较高,此外库存压力较大城市一般对保障房的需求也相对较小,因此该政策效果可能一般。

第四位:各城市执行土地供应的“有供有限”政策

效果:★★★☆

落地时间:随时

库存过高的三四线城市应从土地源头上进行控制,建议库存消化周期超过两年的城市一律暂停土地供应,消化周期下调至18个月以下的可以恢复供地。每季度由国土部统一发布“暂停城市”和“恢复城市”名单,严格把控商品房供应源头。

第三位:农民工全面纳入城市购房优惠体系

效果:★★★★

落地时间:随时,各地按需落地

各级城市均应对农民工购房在政策上做到一视同仁,包括: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度,解决农民工进城的保障门槛和心理归属问题。2.将农民工纳入公积金缴纳体系。3.个别城市对农民工购房给予税费优惠。以上政策一旦实施,对增加有效需求,推动楼市中长期稳定有较大作用。

第二位:房贷利息抵扣个税

效果:★★★★★

落地时间:最早下半年

该项政策能够切实提高购房者的购买力,特别是对改善型需求的刺激或更为明显。短期内,一旦实施,将在一二线城市引爆楼市,对于库存去化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一位:首套房首付款比例降至10%

效果:★★★★★☆

落地时间:随时

首付下调能最大程度激活刚性需求,对楼市去库存将发挥最为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于市场各方的担心,我认为,中国为储蓄型国家,发生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很小,而首套房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首套房首付降至10%将是2016年楼市去库存的终极大招!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四类新盘主导2016楼市供应 刚需房持续短缺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12-31 08:24:00
28日,北京土地市场迎来了2015年的落槌之拍,随着顺义区仁和镇的一宗住宅用地被首开竞得,最终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以2032亿的土地出让金收官,创历史新高。不过,土地市场的火热并没有传递至住宅市场。据亚豪机构统计,即将到来的2016年1月北京仅9个项目入市,多个项目表示春节前将封盘,楼市将进入传统的淡季。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