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户北京开窄门
北京积分落户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五个下列条件: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年龄不超过45周岁;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符合北京市计划生育政策;无违法犯罪记录。
北京的户籍改革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而今终于打开了一道窄门,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通过积分落户。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严苛,甚至对年龄也做了硬性规定。
目前看来,这项政策虽然打开了积分落户的门,但受制于北京2020年要将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的总目标,未来通过积分落户北京的人口肯定不会太多。
这个松紧的尺度仍然牢牢掌握在北京市政府手中,因为积分的分数线并非固定,而是由北京市政府每年发布。
导读
刚刚公布的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北京将严控人口数量,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而2014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有2151.6万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的落户指标会非常有限。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外地人落户北京终于迎来了一线希望。
12月10日下午,北京市法制办公布了两份地方政府规章的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居住证》)和《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积分落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两份征求意见稿姗姗来迟。在一线城市中,广州、深圳和上海的类似积分落户政策早已在前两年落地,而北京至今才开始征求意见。
相比办理居住证去享受一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在北京积分落户依然是个“窄门”。
《积分落户》规定了基础指标(包括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和导向指标(包括职住区域、疏解行业就业、创新创业、专业技术职务、纳税、信用记录、守法记录)两大类,其中教育背景赋分最高。
在目前的政策设计里,并没有设置固定的落户分数线,而是每年由北京市政府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公布落户分数线。
“每年的落户指标非常有限,估计大半指标会分配了给可直接落户的单位,预留给积分落户的指标很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研究员王列军分析。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在北京对人口实施严格总量控制的大背景下,对积分落户政策的实际效果,预计并不会太乐观。
与居住证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不明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户籍改革,但北京市因为其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且近年来控制人口的目标并未实现,因此,北京居住证政策备受关注。
去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今年10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
北京市的户籍改革也在此期间推进。今年3月12日,《201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提出出台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 完成时限是2015年12月底。
而今发布征求意见稿,正好是在规划的时限之内。
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精神,所谓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就业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条件,即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领居住证”。
但是,北京在中央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前提条件,即来京人员需办理暂住登记已满半年。《居住证》强调,来京人员申报暂住登记是法定义务申领居住证的前提。
“所谓暂住登记并不意味着去办暂住证,只是作为在北京居住半年的一个证明。”王列军分析,在全面推行居住证的背景下,暂住证已经没有必要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居住证》并没有像《征求意见稿》那样详细规定持有者可以享受哪些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和便利,只是笼统地规定居住证持有人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有相关公共服务和便利,具体办法由北京市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居住证》主要规定了居住证申领和管理这些程序,而没有固定居住证的持有者可以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也说明起草者只注重人口控制而忽视基本公共服务。”王列军分析。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