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已经“箭在弦上”的南京地铁5号线,是一条贯穿南京西北至东南方向的骨干线路,更是串联起了183处南京“文脉”。正当5号线全面建设将提上日程时,却因文保问题,设计方案遭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否定。
当地铁建设遭遇文物保护难题,下一步将如何做?昨晚,南京市文广新局回应,将尽快对5号线选线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一步完善,确保沿线涉及文物的安全。
遭遇“最严审批”
5号线涉及地上文保单位25处
今年9月7日晚,南京地铁5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这个重大工程,涉及的南京“文脉”可谓是南京地铁建设有史以来最多的。这些文化遗产从东晋至民国,几乎完全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提到的各个时代重合,这也被称为南京的“千年文脉”。
根据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资料,南京地铁5号线规划线路,其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有183处。项目影响地上国家级、省市区级地上文保单位共25处。其中,地铁5号线将下穿南京明城墙和挹江门城墙、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主体。朝天宫站也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天宫的保护范围内,工程距离朝天宫本体最近仅约17米。
除了“国保”外,5号线项目涉及6处省级文物,需要下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主体(建康路),进入原国民政府立法院/监察院旧址、渡江胜利纪念碑保护范围,车站出入口进入渡江胜利纪念碑建控范围,车站出入口进入净觉寺建控范围,进入和记洋行旧址、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建控范围。
这一工程还涉及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需要下穿淮清桥、天后宫、朱状元故居3处主体,路线与大中桥保护范围相切,车站出入口进入基督教百年堂及宿舍旧址、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文物建控范围,路线与下关火车站建控范围相切。
这一贯穿老城的地铁线还将经过明代宫城及御道遗址区、东府城、南唐宫城及御道遗址区、内秦淮河两岸十朝遗存区、西州城和晋西陵等6处重要地下文物保护区。
设计方案被国家文物局暂否
地下文物的埋藏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而地铁隧道的平均深度一般在15米以上,南京地铁5号线的建设会否伤及文物,也是5号线一直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启动建设前期准备后,江苏省文物局将地铁5号线的选线设计方案上报了国家文物局,而针对5号线的规划,国家文物局也实施了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采用的文物安全审核前置的程序,“也就是说,把文物审批提到立项之前。文物受到影响减到最低了,不产生隐患,才会审批。这在全国地铁建设的城市中,是文物保护史上最严格的一次。”相关人士解释,这就意味着,南京地铁5号线将由国家文物局审批涉及文物的各个具体段落工程,如果不认可,就要将方案打回地方政府重新修改,直到通过为止。过了国家文物局这一关,才能交到发改委审批,进入工程正式立项的环节。
提前建设5号线,箭已在弦上。而先文保再立项,这也意味着文保问题将关乎五号线的前期审批进度。近日,国家文物局回复了江苏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审批〈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的请示》,并明确表示,“经研究暂不同意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并要求对所报的“选线规划设计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改。
为何这条主城干线非建不可?
“南京主城区范围本就不大,却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文脉,所剩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脉已经不多了,这样的主城区必须被完整地、无条件地、不受影响地保护下来。”这是南京文物保护志愿者针对地铁5号线提出的呼吁,因为“相比其他南京已建成的6条地铁线,5号线对南京千年文脉的影响最大。”
既然影响最大,5号线为何非建不可?
南京地铁5号线南起吉印大道站,北至方家营站,是一条贯穿南京西北至东南方向的骨干线路,途经鼓楼区、秦淮区和江宁区,全部为地下线,共设30座车站。根据线路规划可以看出,这条线路沿线串联东山副城、南部新城、夫子庙地区中心、莫愁路商业街、五台山体育中心、北京西路行政中心、山西路—湖路商业街和下关滨江商务区,覆盖主城最为密集的客流集散点。如果这条线路开通后,将会缓解主城最为拥堵的中山北路、升州路和建康路段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提供很大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地铁5号线还是南京首个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铁线路。南京市政府与绿地集团签署了《南京市地铁5号线工程项目合作备忘录》,绿地集团将投资约313亿元参与合作建设地铁5号线。
目前,地铁5号线试验段立项等前期手续已成,建宁路站计划年底启动建设,位于新建的下关大街。建设部门介绍,五号线试验段是结合道路建设与周边开发,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与下关大街一期建设同步进行。
下一步该如何做
5号线全面开建工期可能延后
针对5号线的文保问题,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表示,在5号线方案研究过程中本着尽量避让文物的原则开展了研究,其中多处涉及文物的方案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比选,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进行了方案调整,如三山街站站位整体南移,避让北侧净觉寺及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增加拆迁21000平方米),下关站站位整体南移避让渡江胜利纪念碑本体等。建设方也特别提及,环评单位将5号线环评范围设为沿线200米,此前南京地铁3号线和4号线范围设为150米。
既然三山街、下关等车站规划站位均整体平移,以避让文物,那么为何其他那么多站点,却难以调整?建设部门解释,5号线共设14座换乘站,与已建成线路换乘的为1号线(两处换乘)、2号线、3号线(两处换乘)、4号线和机场线,且以上7处换乘节点均已实施预留,5号线相关站位也随之“锚固”,其前后区间调整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加之,老城区人流密集,开发成熟,导致5号线规划线路调整余地十分有限,站位基本稳定。
据此前计划,今年年底五号线开工后,2020年建成通车。如今国家文物局对5号线项目下发意见,要求南京市补充修改方案后另行上报,5号线全面开建工期可能会延后。
文广新局:完善方案确保沿线文物安全
针对5号线的文保问题,昨晚,南京市文广新局也作出回应,表示将确保沿线文物安全。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梳理,五号线选线规划方案沿线涉及文物行政部门审批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22处,其中包括国全国重点文物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6处。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5-2010年)》,南京地铁5号线属于该规划项目之一。”文广新局表示,由于该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工作,南京市高度重视,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南京地铁5号线对沿线文物本体影响评估报告》,努力保证地铁施工不影响文物安全。9月17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将地铁五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上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依法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11月9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办保函〔2015〕1470号),要求南京市补充修改方案后另行上报。目前,南京市正按照国家文物局意见,尽快对五号线选线规划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一步完善,确保沿线涉及文物的安全。
新闻链接国家文物局对5号线规划建议
(一)补充拟参照的已建成线路运行对文物产生的振动影响监测数据,特别是对南京3号线穿越古城墙地段、距离轨线30m以内的振动速度进行监测分析,说明不同减振措施的实际减振效果。
(二)论证拟采取减振措施在解决长期微振动问题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距离轨线较近(<50m)的文物,需详细论证仅采用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是否能够满足《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的相关文物安全要求。
(三)补充沿线相关地质详细资料,论证在地层流失率5%的情况下,盾构机开挖过程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地下隧道穿越古城墙或护城河地段需严格控制隧道顶部至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两倍地铁隧道直径。(来源:金陵晚报)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