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8号线明年开建 再助新南商圈发展提速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11-11 14:22:00

根据规划部门的最新消息显示,成都地铁18号线将于明年动工,力争2019年通车,最晚于2020年实现通车。通车实现后,位于18号线起点站的新南天地商圈将再次率先受益。与市中心的天府广场盐市口商圈和春熙路商圈形成鼎力之势,支撑起成都商业未来。

仅需30分钟 新南商圈随意畅达成都任一方位

早上上班,不用担心限号或堵车,地铁出行,电梯换乘就到写字楼;下午去乐山见客户,出门即可到达成绵乐客专火车南站站点;晚上去北京开会,从火车南站站点,到双流国际机场,高铁只有一站路,未来地铁18号线开通,更是一条线直通天府国际新机场……

随着成绵乐客专的开通运营和地铁18号线未来的开建通车,新南天地将彻底打通地铁、高铁、机场、市内公交的全立体网络,这样繁忙、高效又舒畅的一天,即将在新南商圈周边实现。

同时,除了地铁18号线、成绵乐客专、火车南站带来的外向交通张力,新南天地的地面交通也早已交织成网,四通八达。目前,新南商圈的地面交通由天府大道、益州大道、红星路延线构成三纵体系,二环、2.5环、三环构成三横体系,通达性极佳。相关交通规划人士预计,未来新南商圈交通网络彻底成型后,理论上仅需30分钟,便可以从新南商圈随意畅达成都任一方位。

通达的交通性能,除了让新南商圈成为成都通往全川、全国乃至全球的出发地,也将使就在站口的新南商圈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作为中转枢纽,省内各大城市的客流将通过此站点抵达成都,涌入新南天地商圈。而目前新南天地商圈拥有成熟的商业配套,在提升交通便利性,提升大量客流的同时,未来扩大商圈的知名度、影响力的可能性很大。

百亿商圈已熟 6大知名品牌列阵新南天地

2007年7月,成都市民政局批准命名新南天地商圈,随后的几年时间内,高新区积极推动该区域的招商引资,先后成功引进宜家、欧尚、迪卡侬等6家知名品牌,并着力在该片区打造一座既作为城市配套,又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购物商圈。而转眼,当年设想中的新南商圈就已成熟,并成为成都目前最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商圈。

目前新南天地所在的商业区域业态以大型商业卖场为主,引进的宜家家居、荷兰凯丹、法国欧尚、迪卡侬等国际商贸大腕,以及富森美家居、苏宁等6个主力商家组成超级卖场阵容,已经全部开业,环拥新南天地。

此外,富森美3期、凯德广场、康普雷斯等项目也已经陆续投入运营。大鼎世纪广场项目内的美国戴斯五星级酒店也将于11月进入试营业,新南天地的区域身价仍在快速上升。

如今,整个区域的商业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未来这里的商业辐射不仅仅是城南,包括成都,甚至整个西南地区。区域内的品牌叠加效应将使得所有品牌商家都能从中获益。

商务价值无限通达 未来交通升值继续显现

分析人士表示,真正的商务价值,就是无限通达,高效满足商务需求。对于中高端的商务客群而言,办公业务遍布全川、全国,乃至全球,办公和居住在新南这样的全立体交通城市综合商圈中,管理成本将大大降低。

城市发展到现在,遇到的瓶颈是堵车,而全立体交通综合体则提供了多种出行方式,地铁、高铁,直达全城和机场。时间,才是这群中高端商务客最大的成本。

事实也证明,所有特大城市在成熟后,购物中心一定要有轨道交通的连接,甚至是轨道交通换乘站,到达性更好,它的价值才会更高,甚至成就城际型消费概念。乐山、绵阳的消费者可以聚集在此和朋友见面。而办公人群,随着业务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处于高铁、地铁和空港枢纽,出差将更加方便。

高铁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西南地区是中国高铁受惠地区的第二第三波,很多人还没看到它的巨大价值,只有落成使用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所以,新南天地未来交通价值还将继续显现。

而就在这种人见人眼红的绝版交通区域和成熟的商圈环境,目前仍有少量的投资机会和在售的商业物业现房,比如大鼎世纪广场所剩不多的写字楼和公寓,以及核心区域的绝版商铺。价格也不高,对很多投资者吸引力颇大,决战新南商圈的最后商机可能就在此一举。

来源:新浪乐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地铁18号线明年开建 再助新南商圈发展提速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11-11 14:22: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