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储结束五连降10月“转正” 降准空间仍在 降息谨慎
10月我国外汇储备恢复增长,并增加100多亿元,扭转此前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外储实现“转正”主要得益于近期人民币汇率企稳,资本外流压力下降。而中期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仍有震荡贬值的趋势,外储仍承压。
货币政策来看,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央行存在进一步降准的空间,但降息的边际效应在下降,当务之急是着力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外储“转正”
央行11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外储为3.52万亿美元,预期为3.465万亿美元,比9月增加113.9亿美元,结束5个月下降。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首先,10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到616亿美元,贸易顺差规模大是10月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基础;其次,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收敛,影响市场的结售汇行为,10月份的结售汇可能出现小幅顺差。温彬称,今年8月11日“新汇改”之初,人民币快速贬值,贬值幅度一度超过3%。而进入9、10月份,人民币汇率在一个相对较窄的区间内波动,较8月有所回升,减少了恐慌性购汇需求。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表示,短期来看,外汇储备企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在美联储未能加息、人民币有望加入SDR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趋稳,资本外流压力下降。10月份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幅均在400点左右;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银行系统承担了更多维稳汇率的任务。
“此前9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创出109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为8月份的两倍以上。而在金融机构全口径外汇占款暴跌7613亿元的同时,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仅下降了2641亿元,显示出目前商业银行体系承受了更多的售汇压力。”李慧勇表示。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