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启迪控股总裁:科技园未来将是城市经济中心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10-20 07:51:00

王济武很忙,他正在一步步实现他的惊人之举。

9月26日,“清华·福州论坛”上,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启迪控股”)总裁王济武代表启迪控股在福州启动了总投资170亿元的启迪科技城(福州)项目。当地媒体报道,“科技城(福州)项目为该区域的创新创业启动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工作”。

此前的9月19日,大连市委书记唐军会见王济武一行,并出席了高新区启迪科技城项目的签约仪式。当地媒体这样描述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对于启迪控股在大连的期望,“启迪控股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实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广阔,希望此次投资建设启迪科技城项目,能够成为双方合作的良好开端”。

7月1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和平和王济武等一同出席重庆启迪创新科技园的奠基仪式。在奠基仪式上,王济武坦言:“重庆启迪创新科技园区将与启迪科技服务、孵化投资、环保产业等业务板块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力争发展成为中国创新资源富集、创业活力涌现、产业形态高端、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园区。”

这只是启迪控股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布局其科技园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从清华大学东南角的五道口起步至今,21年时间中,以“启迪科技园”命名的园区已经布局到上海、昆山、西安、广州、南京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在硅谷、以色列、韩国、俄罗斯等地区设立孵化器和创业基地。

而启迪控股作为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司,围绕科技创新载体搭建了科服、地产、金融、酒店、教育、传媒等多位一体的业务架构,定位为“科技服务提供商”。

在外界看来,启迪控股的商业玩法看似简单:就是将科技园做到极致,但这看似简单的商业逻辑正在被王济武一步步赋予更多的内涵。

“孵化+投资+网络”布局全国

启迪控股在对科技园区的建设理念上早已走出了“在一块地里建几个功能性区域”的时代。

“我清晰认识到在现在的背景下,科技园行业转型的趋势。”王济武直言,最关键的是虚实结合的趋势。原来的科技园在组成模式上是很务实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地域里有若干的建筑物,可能分成商务中心、孵化器或者一个酒店。“但在未来,越来越趋向于实物形态的科技园将显得不那么重要。启迪之星(孵化器)代表了未来科技园向虚拟化、小型化转变的一个趋势,就会越来越虚实结合。”王济武如是说。

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启迪控股以清华大学赋予清华科技园的三大使命——科技成果转换、创新人才培养、创业企业孵化为己任,依托启迪孵化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启迪创投基金、产业并购基金以及遍布全球的园区网络,先后参与转化了清华大学OLED项目、大型模锻液压机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光刻机工件台技术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大大加快了其产业化的进程。

“在实践中,启迪总结提炼出孵化、投资、网络协同三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模式。”王济武表示,“在我2010年加入启迪控股之前,启迪控股在广东第二届启迪创新论坛上启动了清华科技园与启迪控股的战略升级,从这个阶段开始,启迪控股向一个新的阶段迈进,这就是我们理解的3.0版本的清华科技园,它是新型的孵化器、新型的科技园,首先隶属科技服务行业。科技园本身是科技服务业非常有效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我们做了一些摸索和探讨。”

在王济武眼中,现在的启迪孵化器和清华科技园具备了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的特征。

“孵化器内容开始逐步向金融领域转移。未来的科技企业对孵化器的需求,逐步从对办公位置、低廉房租的需求,转移到对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上去,启迪控股也为此专门搭建了启迪金控集团,以全金融服务牌照为科技企业提供扶持。”王济武认为,科技园正向更大规模、向“三区联动”的科技城模式转化。单纯的科技园,特别是一些相对偏远地区的科技园,由于科技要素的不聚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像中关村这样、像深圳这样具备那样优良的创业环境,由于不聚集,单体科技园往往不容易生存和发展,所以推出了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网+科技园”服务模式。

王济武认为,科技园越来越具有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不再是单体科技园发挥作用,而是一个呈网络状的科技创新基地,聚焦聚变来发挥作用,将继续扩大园区系列。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专访启迪控股总裁:科技园未来将是城市经济中心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10-20 07:51:00
在外界看来,启迪控股的商业玩法看似简单:就是将科技园做到极致,但这看似简单的商业逻辑正在被王济武一步步赋予更多的内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