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上海将怎样抑制房价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10-15 09:29:00

某代理公司研究总监这两天到处嚷嚷:房管部门这两天正召集包括他在内的地产资深人士开会,研究针对高房价的对策。

如同邦爷之前在《调控房价:上海想留下谁》中所说的,上海的房价调控压力前所未有。上海青浦、松江等郊区的宅地楼面价已近2万/平(住房未来价格或达3.5-4万/平),这意味着上海的房价从现在3.5万/平的均价冲向“4万”,已无悬念。

上海怎样抑制房价上涨?

之前几轮楼市调控,国家使用的无非是金融工具、税收工具、政策工具,然而目前来看,这三种工具的可操作空间已被压缩,政府可以运用的手段非常有限。上海楼市的调控政策,不仅需要改革,更需要创新。

有限的用地指标需要更“集约利用”

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告诉邦爷,上海房价最坚挺的地区就是内环内的区域了。前一阵楼市不景气,上海不少区域的房价有3%-5%的下调,唯有中心城区,虽然成交量有缩减,但房价却不受大环境影响,岿然不动。

为何上海内环内的房价如此坚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来看一组数据吧:

除了9月份开发商趁着楼市走热集中推盘,今年前8个月,内环内的供应面积都很少,只有50多万平米,按套均100平计算,区域仅有5000多套的供应量。

但上海内环内住宅的需求有多少呢?上海统计年鉴就显示,仅仅上海内环内的黄浦、静安两区,截至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就有90万人,这还不包括闸北、虹口、杨浦、长宁、徐汇五区的内环部分。

这意味着上海内环内的住宅供应,和“潜在市场需求”的比例,超过1:60!(按内环人口人均3人计算)。

“目前的上海内环市场的需求,基本靠二手市场置换来解决。”卢文曦就说。

如图可见,今年4月以来,上海内环内二手房成交在“330新政”的刺激下,呈现爆发式增长,每月的成交面积均在40万平以上,最高单月成交量接近49万方(一个月的成交量就相当于新房一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1-9月的成交数据中,总价300万以下的二手房源占比达50.3%。而这个市场每出售一套房子,就会释放出更大规模的改善型需求,再度推动价格上涨。

要命的是,内环内的存量土地还越来越少。

由于公开出让的宅地极其稀少,上海内环内的住宅供应主要靠存量和旧改项目支撑。但存量项目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2006年的《上海楼市解读》就显示,杨浦的宝地东花园、普陀的中环凯旋宫等当年上海内环/中环的住宅供应大户,基本上供应枯竭了,内环内各个区块也都进入了存量房清仓期。当这些新盘房源售罄后,整个片区可能就了进入“二手房时代”,区域住宅供应将更不乐观。

优淘城总裁薛建雄指出,除了存量房,上海内环内住宅的另一个来源是旧改项目,它们多是2004年以前就签订协议的,不过这些用地不仅开发周期长,盘活过程也非常艰辛。

比如,上海南外滩的泛海国际住区,整个项目从开始旧改到公开销售,历经了十余年,中间更波折不断。每次有人和邦爷说起这个项目,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但或许因为艰辛,这项目才有价值,要是太过容易,房子怎么可能卖出价?!(开玩笑哈~)

玩笑归玩笑,但对上海来说,要抑制内环房价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但有人提出,上海可以通过“调高市区住宅建筑容积率”缓解供应问题。

这是个办法,但可能性非常小。宝地东花园的老总有一次就说,上海在2005年以前还允许容积率超过4的住宅项目,但从宝地东花园开始容积率被严格限制不得超过3.5。

实际上,提高容积率会恶化居住体验(不信,可以去中远两湾城体会一下啥叫“压抑”),更重要的是,如果容积率大幅提升,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将再次“爆棚”,中心城区有限的公共资源将大幅承压。

要知道,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利用郊区疏散市城市人群,是上海市政府的既定任务。资深地产人胡宗亘就感慨,上海从此从竖着长,变得横着长,城市大饼越摊越大。增加市区住宅容积率,想都不要想。

无奈,土地资源有限、旧改速度缓慢、容积率严格限制,这些都使得上海抑制内环内房价,非常艰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上海将怎样抑制房价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10-15 09:29:00
之前几轮楼市调控,国家使用的无非是金融工具、税收工具、政策工具,然而目前来看,这三种工具的可操作空间已被压缩,政府可以运用的手段非常有限。上海楼市的调控政策,不仅需要改革,更需要创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