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二波秋桂浓香蓄势待发

来源:金陵晚报 2015-10-03 12:25:00

往年国庆南京城都飘满桂花香,而今年天气这么好,空气中却没有了桂花香。由于前几天阴雨,南京第一茬桂花花瓣被打落不少,桂花花期已经基本结束。要想闻到桂花香,还要等一等。因为之前开放的其实一些早桂品种,真正的秋桂一般要等到国庆节后才会开放。

第一茬早桂浓香提前结束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灵谷寺,前些日子桂花树上的繁花已经凋零,园林专家告诉记者,今年的早桂品种包括“早银桂”、“早籽银”、“早籽黄”、“早金桂”、大叶籽金桂及四季桂等。

“南京桂花的第一波花期是9月中旬,盛开的主要是银桂和丹桂,”据介绍,这些品种的特点是开花较早,花期较长,花量繁多,花香浓郁。同时,“今年桂花开得相对比较集中,各种花型花色都能同时观赏。主要是得益于前段时间干旱少雨,加上温度偏高,所以早花比往年花期有所推迟,”他告诉记者,由于桂花通常只有一周左右的花期,因此,第一茬桂花花期基本在中秋节后就已经结束,加上前几天的阴雨,加速了桂花花瓣凋零。

记者了解到,根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院专家的观察,其实一般在9月份南京开的都是早桂品种。另外,一些早桂品种也是只认温度不认季节的,有的早桂品种一年之中能够连开两次、三次,生物钟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桂花是一种相对容易养护的植物,也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京各处都有栽植,不仅仅大的公园绿地,小区里、单位周边绿化带、街头绿地等都有桂花。所以,市民感觉走到哪都能闻到桂花香,而且不少地方的桂花养护得好,集中开花时香气就特别浓郁。

第二波桂花绽放还要等几天

第一波早桂悄无声息地落幕后,好在,第二茬桂花过一段时间也将“接棒”,在气温等天气条件合适时开花,主要集中在金桂和四季桂等品种。四季桂是桂花中较为奇特的品种,金桂、银桂、丹桂一年中只有秋天会开一季花,然而四季桂在南京地区秋、冬、春三季均能开花,夏季梅雨季节也会开花,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四季有花,月月飘香”。

第二茬桂花何时能开放呢?根据研究,秋桂的物候指征和秋凉的天气密切相关,当然,它对于气温、湿度、光照甚至是气温的温差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根据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的研究,一般来说,秋桂开花需要有相对较低的气温,需要有冷空气的推波助澜,根据最近十年秋桂开花的气温条件统计分析,在南京,桂花盛放最适宜的气象条件为:夜间的气温最好低于18℃,午后的温度要高于25℃,早晚的温差在7℃至8℃左右,这样的天气一般都是比较晴好的天气,是秋季舒适度最高的时候,而这样的气温条件要起码持续一周以上,桂花才会买账,全面进入盛花期。

根据详细记载的南京自2000年以来10多年间桂花盛花期的开花时间,以及开花前一周至五周的气候资料,南京秋桂的盛花期定格在9月份的大概只有两年,统计近十年南京的桂花飘香的资料,南京秋桂大多数年份的盛花期都是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比如2001年,桂花盛放是在10月2日;2008年,桂花盛放在10月3日;2003年,桂花盛放在10月5日。而今年花期将有所推迟,预计节后就会绽放。

南京桂花香满城飘香

中山陵园管理局花情预报员告诉记者,近期天气持续晴好,早晚冷凉,中午闷热,正好就是桂花开放所需的“木樨蒸”天气状态,加之前期低温阴雨,有了桂花开花需要的低温,储存了足够的水分,桂花的开放速度明显加快。

那么,什么时间段桂花的香气最为浓郁?花情预报员表示,桂花有个特点,就是刚开花时味道最浓,在光线不强、温度不高的时候或者多云的天气里,大家都可以闻到桂花最浓郁的香气。而就南京地区而言,灵谷寺景区是南京种植桂花树最多最密的地方,灵谷桂园桂树总量为17000余株。另外,玄武湖公园和中山植物园的花香也更香甜。

除此之外,桂花也是南京广泛种植的园林树种。南京的桂花品种有50种左右,目前南京小区绿化用到的桂花大都是本地树种,它们在盛花期,也是让南京气味沁人心脾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南京第二波秋桂浓香蓄势待发
来源:金陵晚报2015-10-03 12:25:00
往年国庆南京城都飘满桂花香,而今年天气这么好,空气中却没有了桂花香。由于前几天阴雨,南京第一茬桂花花瓣被打落不少,桂花花期已经基本结束。要想闻到桂花香,还要等一等。因为之前开放的其实一些早桂品种,真正的秋桂一般要等到国庆节后才会开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