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关心的南京地铁五号线的一切

来源:金陵晚报 2015-09-10 09:03:00

随着大校场机场的搬迁,南京地铁五号线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近日,地铁五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开始全本公示,除了在原有站点基础上新增南京西站站之外,涉及2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施工难度也格外引人关注。据了解五号线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并将采取减震措施降低对文物的影响。这条最重要的城市加密线线路,对南京城市与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线路走向:与12条线路交叉将是换乘之王

环评报告显示,地铁五号线起点站吉印大道站位于江宁区吉印大道与将军路交叉口附近,线路自起点引出后,沿吉印大道—苏源大道—诚信大道布设,过秦淮河后转入竹山路,沿竹山路、土山路布设,穿越绕城公路、秦淮河及大校场军用机场后。

沿光华东街转向西行,先后经建康路、升州路,至莫愁路口转向北行,沿莫愁路—上海路—云南路一线北上,至大方巷附近,线路穿过鼓楼巷小区及华安新村等6-7层住宅群后向西转入中山北路前行。
直至热河南路路口设下关站,出站后至惠民路西侧、规划哈尔滨路口,转向哈尔滨路,沿哈尔滨路—滨江路向北行至本次设计终点站—方家营站。

控制中心设置在南京南站,与3号线、6号线、12号线、宁高城际一期、宁高城际二期(高淳段)和宁高城际二期(溧水段)资源共享。地铁5号线布设过程中先后多次与网内其他各线(1、2、3、4、6、7、8、9、10、12、13、宁高城际)发生交叉,并在14个车站实施换乘,将成为南京地铁运营和规划线路当中的换乘之王。

站点敲定:下关大道龙江路路口新增南京西站

南京地铁五号线线路全长37.4km,均为地下线,设车站30座,均为地下站,最大站间距为2600m,位于九龙湖站—诚信大道站区间,最小站间距为757m,位于山西路站—虹桥站区间,平均站间距为1283m。

其中,设大校场车辆段和水长街停车场各1座、在大校场车辆段内、方家营站西南侧设主变各1座。增加南京西站站。工程投资估算为325.40亿元。

比较后发现,南京地铁四号线原来规划站点29座,但最终的方案里增加了一个车站。考虑到滨江商务区规划调整,南京西站周边规划有地标性高层建筑、有轨电车接驳点等设施,最终在下关大道和龙江路路口增设一站南京西站站。

建设时间:年底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

通车在此前公布的《2015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计划》中,南京市政府明确表示5号线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工。5号线将是南京第一条采取PPP(项目投融资建设+施工总承包+物业综合开发)公私合营模式的地铁线。今年1月,南京市政府和绿地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预期总投资超过300亿,项目股权回购将在项目试运营开始后五年内完工。

如今,虽然“拦路虎”大校场机场已经搬迁完毕,但五号线的拆迁规模仍不容小觑。建设部门指出,地铁五号线的拆迁甚至可能超过当年的3号线、4号线,5号线沿线经过中山北路、山西路等地。这些地方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加上地下管线改迁,难度也相当大。“虹桥、山西路、五台山、光华门、天堂村等都会是拆迁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环评报告指出,工程计划2015年底开工,2020年建成通车。

运营时间:5﹕00~23﹕00

地铁建设部门介绍,五号线客流强度较高,换乘站占全线站点的一半,沿线居住人口众多,就业岗位相对较少,换乘特征较为明显,多为其他线路输送客流。

乘距相对较短,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预测约3.61万人次。根据对线路的功能定位及客流预测,初步规划方案中,地铁5号线车辆选型为A型6辆编组。开通运营后,五号线运营时间为5﹕00~23﹕00,全天运营18个小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你所关心的南京地铁五号线的一切
来源:金陵晚报2015-09-10 09:03:00
随着大校场机场的搬迁,南京地铁五号线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近日,地铁五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开始全本公示,除了在原有站点基础上新增南京西站站之外,涉及2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施工难度也格外引人关注。据了解五号线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并将采取减震措施降低对文物的影响。这条最重要的城市加密线线路,对南京城市与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