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景气指数近7个月来首次回暖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7-16 07:36:00

经过半年的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指数尽管仍处低位,但其景气指数首次出现回暖态势。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58948亿元,同比上升0.1%,其中上半年个人按揭贷款7163亿元,同比上升10%,6月单月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中的定金和预收款同比分别上升9.2%和12.7%;房地产景气开发指数为92.63,较上月上升0.2点,景气指数近7个月来首次出现回升,回升幅度为2014年以来最大。

此外,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已经出现明显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0264万平方米,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4438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3.9%和4.5%,为2014年以来该指标同比首次出现上升。其中6月单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2454万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上升18%和44%。1-6月商品住宅销售额为28941亿元,同比上涨12.9%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李巧玲表示,受2015年楼市回暖因素影响,近期新房去化率提高,房企投资积极性也有所上升,部分指标开始出现改善迹象。李巧玲认为,在各项托市政策的支撑下,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已有所改变,部分城市成交量出现反弹。随着市场回暖,在一线城市以及部分需求量较大的二三线城市,房企库存及销售回款各方面的压力将得到缓解。但对于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来说,短期内去化压力依然巨大。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中,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或将逐渐走出低谷。

以北京新房市场为例,根据链家研究部统计,2015年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为4.8万套,同比大幅上升46%,其中6月单月纯商品住宅网签量创21个月新高,同比、环比分别大幅增长86%和26%。受益于中央层面多次表示支持首套及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今年以来连续的降息、降准等利好政策,自二季度起,市场出现明显回暖,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均出现较明显增长,这也使得房企的定金和预收款水平有所改善,而近期连续多次的降息降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成本,对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

不过,市场的回暖并未带动开发商投资积极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9506亿元,增长2.8%,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1%。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滑,与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不无相关,根据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GDP增速为7%,多项指标触底,宏观经济出现筑底,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动力不足。另外,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集中规模开发后,部分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现饱和,大量四线城市甚至出现了房地产的产能过剩,只有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一线半城市尚存一定市场空间,从全国整体情况看,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保持低位运行。

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同样不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8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降幅比1-5月份扩大2.8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2866亿元,下降28.9%,降幅扩大3.1个百分点。

郭毅分析,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的减少主要源自两方面原因。首先,二三线城市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由于近年来过快发展,市场出现饱和,对于未来房企持谨慎态度,因此“圈地”意愿不强;而对于一线城市来说,供地不足使得收缩战线的房企“购地无门”。2015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新增土地供应仅33宗,这一数字也创造了近8年来的新低,不过随着楼市转暖,商品房去化速度加快,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开始加紧布局,补充土地储备,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将出现增长。

李巧玲称,从1-6月国内贷款额同比仍处于下滑状态可以看出,受地产风险因素影响,银行对房企放贷的意愿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在一段时间内房企的投资及开发仍将受到抑制。而总体来看,当前房地产运行各项指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此前房企积累的库存压力也依然较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地产景气指数近7个月来首次回暖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7-16 07:36:00
经过半年的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指数尽管仍处低位,但其景气指数首次出现回暖态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