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走向分歧渐显 宽货币不只降息+降准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6-24 09:13:00

股市深度回调,债市震荡,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上扬……降准、降息预期一再落空。自5月11日降息以来,已近一个半月,打破了近半年以来一个月左右降准或降息的节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对于现阶段的货币政策趋势,市场也不再如此前一致性预期宽松,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分歧。目前市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预期短期降准、降息,货币宽松基调不变;二是年内不再降息、短期也不会降准,货币政策转为定向投放;三是货币政策正处在中期观望阶段,视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相机而动。

  预期短期降准、降息者认为,微观主体感受和宏观经济数据仍在下滑,同时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上行明显,流动性需求提高。

  受新股冻结资金和年中银行考核影响,6月中旬以来,银行间市场Shibor利率上涨明显。6月23日,隔夜拆借利率报收1.2950%,上涨2.80个BP,1W、2W、1M拆借利率分别报收2.6750%、3.2740%、3.3610%,近两周内上述4个品种利率分别上涨0.234、0.632、0.863和0.813个百分点。

  后两者都认为,宏观经济有企稳的迹象。年内不再降息的理由还包括,利率传导机制不完善,央行[微博]可通过定向投放的方式实现“扭曲操作”,引导长端利率下行。货币政策观望期的理由还包括,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来自央行的两份报告

  货币政策服务于宏观经济,其决策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取决宏观经济的历史总结和趋势判断。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分歧,也同样体现在宏观经济的研判上,即使央行也不例外。

  据记者了解,央行官网日前发布了两份报告,一份来自以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为首的团队的《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中更新)》,一份则是《2015年第二季度企业家、银行家、城镇储户调查报告》。值得注意的是,两份报告对宏观经济研判的结论截然相反。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中更新)》结合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对2014年年底的报告进行更新。《报告》将2015年全年的GDP增速的基准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至7.0%,CPI涨幅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至1.4%。

  马骏团队调低预测值,主要源自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增长国内低于预期。但是,其认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将在下半年发挥积极作用,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有所加大”,“人民银行[微博]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降息和两次降准”,“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态势”,“加大‘一带一路’、水利、铁路的投资和鼓励发展新兴科技产业等结构性政策的作用”,因此《报告》预计下半年GDP环比增速会比上半年略有回升。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经济活动增速未来2-3个月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维持今年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调200个基点的预测,但预计基准利率今年或不再下调。

  “宏观经济已经开始触底企稳,尽管后期的走势仍需要观察,那么可能也意味着此前央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进入观察期。在此期间,央行不会主动收紧,也不会更为宽松。”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表示。

  另一份报告,主要来自央行对企业家和银行家的调查结果,属于微观主体的对经济运行的感受。

  《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企业景气度指数为51.8%,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低值,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较为严重。尽管产品销售价格有所反弹,但原材料价格反弹幅度更大,加上产品销量下降,销售后款回笼大幅下降,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企业盈利持续低迷。

  银行家调查方面,二季度,银行盈利指数、银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从一季度的71.3%、71.7大幅降至62.7%、62.4%,均为历史新低。主要由于企业贷款需求不足,而银行不良贷款却大幅增加,同时叠加降息影响。

  “央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加码刺激未来必不可少。”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建恒认为,“从货币政策层面来看,央行仍需要有效引导中长期利率下行,降低实际利率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生产的抑制。央行进一步降准或者扭曲操作在未来都有可能见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货币政策走向分歧渐显 宽货币不只降息+降准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6-24 09:13:00
股市深度回调,债市震荡,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上扬……降准、降息预期一再落空。自5月11日降息以来,已近一个半月,打破了近半年以来一个月左右降准或降息的节奏。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