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三度降息降准 楼市复苏节奏或加快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6-29 10:45:00

距离上次降息仅一个半月,央行昨日再次放出“大招”,宣布自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这也是本年度央行今年第三次降息和降准政策,业内人士分析,本次“双降”将有利于购房成本的降低,提高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提高楼市成交量,加快楼市复苏节奏。

央行年内第三次降息降准 100万元房贷20年省3.39万元

昨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楼市已迎来多次信贷政策的调整。央行曾在去年9月底颁布“930新政”,涉及“认房不认贷”及“最低七折利率”,3月30日颁布“330新政”,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去年11月22日、今年3月1日和5月11日三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今年2月5日和4月20日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本次“双降”将为购房者带来多大的实惠呢?据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计算,以贷款100万元,分20年还清为例,本轮降息后,总购房成本可减少33924元,月供减少141元;而按自去年11月22日降息后计算,贷款总成本共减少了15.9万元,月供累计减少663元。

观点:“双降”利好楼市 购房者入市积极性提高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信贷利好政策也切实推动了楼市的发展,使得今年上半年楼市逐渐走出低迷,70个大中城市房价总体走势转而向上。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70城房价环比综合平均涨幅由四月份开始由跌转涨,五月份环比上涨了0.7%,出现上涨的城市个数也由年初的2个增加到了20个,下降的城市由64个降为43个。由于一线城市的拉动作用,房价整体呈现出了回暖态势。但城市间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涨幅较大,二线城市房价整体较为稳定,而大部分三线城市房价仍然在下降。

而本次降准降息对于楼市又有什么影响呢?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双降”可能使银行增加贷款额度,首套房利率折扣将明显增加,目前一线城市的首套房贷款折扣主流在9折左右,未来有出现85折或8折的可能性。

“对于开发企业来说,资金是行业的血脉,而银行贷款又是资金的主要来源,降准降息有利于房企降低融资成本”。在郭毅看来,定向降准及降息之后,大型品牌房企更易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房地产行业离强者恒强的寡头时代又迈进了一步。

 

“购房成本的降低,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增加,推涨楼市的成交量,加快楼市复苏进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后市走向,张大伟认为,对于供需结构相对紧张的一二线城市,预计6月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升温。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全国房地产基本面已经不同,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在出现明显分化的情况下,“双降”在三四线城市的刺激作用将不太明显,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则指出,虽然货币政策将促进楼市的回暖,但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持续稳定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而是行业内部的创新,比如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间接投资方式的展开,针对改善型客户置业升级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对应的服务,房地产O2O创新的试水和推进等。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央行年内三度降息降准 楼市复苏节奏或加快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6-29 10:45:00
距离上次降息仅一个半月,央行昨日再次放出“大招”,宣布自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