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降息促楼市入夏 54城成交量环比增8%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5-26 08:23:00

  楼市的火热程度已经类似炎热夏天。

  中原地产研究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前四周,全国54城市合计住宅签约套数为194909套,环比上涨幅度达到了8.3%,其中一、二线城市明显上涨,特别是二线城市复苏明显,环比上涨幅度高达13.1%;而一线城市也逐渐出现了库存明显减少的现象。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记者,新政和降息降准利好在二季度相继落地,经过短暂的消化期后,部分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已经开始真正入市,成为本轮楼市成交开始火热的“助推剂”。

  一、二线城市成交最好

  “若按当前增幅,5月市场成交水平有望回升至去年第四季度的高位。此外,从近期新推项目的认购情况来看,认购率已连续三周超过50%,同样体现出当前市场的火热程度。”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评论说。

  与以往几次楼市回暖类似,现在成交量表现最好的城市集中在一、二线,其中北、上、广、深再次成为焦点。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报告称,近期新房市场热度明显上升,刚需与改善项目均出现一定热销,尤其是5月10日降息后,热销项目数量明显增多。

  据该机构统计,截至5月25日,北京5月份月度成交量在百套以上的项目有9个,而4月份同期仅有2个。

  在价格方面,热销的项目有六环外的“万元”项目,如紫贵御园、海航国兴城,价格在1万~1.3万元/平方米,也有单价在3万元/平米以上的中高端项目,如中海金石公馆、首开国风美唐等。

  从成交套数来看,链家数据显示,北京上周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为2120套,环比上涨9.7%。

  不过,链家分析师李巧玲告诉记者,目前纯商品住宅的周均成交维持在1000到1500套之间,而从近期市场频传的日光盘来看,实际市场热度或许更高。按照目前的成交水平,预计5月份全月纯商品住宅成交量有望超过5000套。

  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则并没受到明显提振,中指院监测显示,上周28个主要城市成交面积小幅上涨0.4%。但上周仍有近四成城市成交出现下滑,部分库存高企的城市供求关系依旧紧张。

  地方纷纷调整楼市政策

  一线城市不仅新房成交增幅明显,二手房市场也有明显起色。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5月第4周,北京市二手房网签量为4297套,环比上周增长4.19%,比去年同期增长135.97%;网签面积为38.39万平方米,比上周增长4.41%,比去年同期增长130.99%。

  该机构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上周我爱我家合同签订量比上周增长2%。增量显示出在5月11日央行正式降息之后,市场成交情况目前和前周相比基本持平微有增长的态势。周度日均成交量比降息前10天要高10%左右。

  严跃进分析说,随着多轮救市政策的落地,目前应该说是市场节奏变化过程中的购房时机,很多潜在购买者已经赶在短期市场还没有完全复苏好转的阶段入市购房,并且现在开发商资金面仍然相对紧张的阶段,去化意愿强烈。

  他说,在去年底以来的两次降准和三次降息等也给本就开启的购房“窗口期”,又点亮了一盏指示灯。

  多次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也直接减轻了购房成本,据测算,以100万元20年还款期限的商业房贷为例,按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两次降息后可减少利息支出约7万元。

  另外,自“3·30”楼市新政后,地方政府积极推出的落地政策也直接提振了辖区内购房者的购买意愿。目前全国超过50个城市出台公积金调整政策,超过20个城市出台补贴、补息、免税费的买房政策。

  比如,天津市日前还宣布,自5月25日起对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政策进行调整:首付款统一降低至20%;个人贷款额度最高从40万元提高至60万元。

  郑州也出台了强力新政:经适房家庭转买商住房,财政给补贴。凡市区取得经适房资格证的家庭自愿放弃购房资格转购普通商住房的,对其购房面积90平方米以内部分,由市财政给予每平方米800元补贴。

  严跃进表示,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整旨在稳定住房消费,核心是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和刚性住房需求入市,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宏观经济稳增长予以有效缓冲,并且意图对楼市投机者也应在上轮房价下跌中吸取教训,所以房价短期内很难出现迅猛上涨。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新政降息促楼市入夏 54城成交量环比增8%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5-26 08:23:00
楼市的火热程度已经类似炎热夏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