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中国核心增长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4-10 08:59:00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将带来诸多利好

在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这一目标发展的过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将释放诸多利好。

潘家华介绍说,在中国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组合中,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非常明确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支点作用。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注意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于“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一任务完成的重要作用。

李培林表示,中国目前有七个人口净流出省份,其中五个是中部省份,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调研估计2014年来自湘鄂赣农村在全国城镇务工的农民工有3000多万,“如果将这3000多万外出打工农民工返乡就地城镇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城镇化率可以上升到77.8%,高于目前长三角城市群71.5%的城镇化率和珠三角城市群76.2%的城镇化率”。

他强调,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水田园相依,森林覆盖率高达60%,降水量在800到1000毫米以上,水资源、生物质资源、耕地资源丰富,生态屏障、环境容量、人居环境优势十分明显,与沿海三大城市群异地城市化道路显著不同,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就近现代化的优势条件,成为全国就近城镇化的试验示范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关键在“协同”二字

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被看好,但其自身也存在着需要突破的难题。

李培林表示,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发展中尚未形成合理城市分工协作和互补关系,城市功能定位不清晰,低水平重复建设仍教普遍,城市建产业结构雷同,自身优势发挥不够,各城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产业基础和特色,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城市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不能充分发挥,难以实现优劣互补。

他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是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和保护不够,一方面无法形成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综合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造成区域内湖泊、河流、湿地、森林、草地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生态退化。城市群的生态空间被挤占,区域环境容量在下降。

正因为如此,秦尊文在提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策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建设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机制。一是建立中央与地区上下联动机制,成立部际领导机构;二是建立三省政府之间平行互动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机制,特别是要发挥民间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四是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制定专项规划。目前,长江中游商业功能区规划正在制定过程中,城镇化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水资源管理专项规划、农业专项规划、水利专项规划、金融业专项规划、医疗卫生方面专项规划等也应做起来,“把这些做好了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就可以做实”。

潘家华也强调,消除同质竞争、协同创新、均衡配置公共资源是城市群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题在于所有优质资源都在北京,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定要避免这种格局的发生,而且需要将三个中心城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疏解,“我们是一个城市群,不是一个城市一城独大”。

除了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纽带和支点作用也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工作。

徐匡迪表示,交通就是血管,城市群要发挥作用必须把交通联系起来。

他指出,整个长江经济带“舞起来”的关键还在长江中游,“中游畅长江畅,中游通了长江通”,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的优势,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黄金水道,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功能,加快九江、黄石、荆州、宜昌、岳阳等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大宗散货、江海中转运输。

徐匡迪表示,除了长江以外还要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铁路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铁路,依托沪昆铁路、京昆铁路、京九铁路、二广铁路轴线形成多中心网格化的发展格局。形成覆盖中部所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快速铁路网。

在机场方面,徐匡迪建议加快武汉国家门户机场建设,建立第二机场。强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发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作用,增加国际国内运输航线,完善航线网络,提高主要城市之间航班密度,增加国际和国内运量。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中国核心增长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04-10 08:59:00
中国官方近来接连出台重量级区域规划。在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中国国务院日前又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