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棚改“青山模式”为何拆不动?平衡资金成掣肘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3-30 14:08:00

武汉青山区星光社区陈阿姨陈阿姨与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早早出嫁,三十多岁的儿子在武汉打工租房子住,至今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这是老夫妻俩的心病。

 

(人民网房产 余燕明摄)

“哪里找得到老婆?”陈阿姨反问,“如今的姑娘家都很现实,谁找没房子的男人?家里根本住不下。”

见到陈阿姨的时候,她端着饭碗从窝棚里钻出来,到门对门的过道里吃饭。“家家户户都这样。棚子小又阴暗,没外面敞亮。”陈阿姨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阿姨随丈夫来到青山区一冶,赶上一冶建设的大会战,以为临时搭个棚子落脚,谁知道一住就是58年。以前,陈阿姨丈夫是一冶的重卡司机,如今已经退休了。陈阿姨说退休后丈夫不愿在家待着,“窝着憋屈”。

陈阿姨家不过二十多个平方,四间房,全部是单砖码砌、石棉瓦铺盖屋顶,最里面是两间卧室,最外面就是灶间。“我们家还算宽敞的,棚户区大多数人家都比不上。”

无一例外,星光社区所在的棚户区,出门就能看到屋顶,电线都用胶带缠绕在屋檐下走线,而屋顶是漏雨的。而家家都是高门槛、矮板凳,少见几张高座椅。“这些高门槛是用来挡雨挡水的,其实也挡不住。雨下大点就会漫进屋,家家户户都蹲在门口朝外舀水。”陈阿姨有些笑意,“至于矮板凳,那是因为椅子窝棚来说都太高了。”

穿行在星光社区的里弄泥路,基本上隔几百米就会有一座公共厕所。在陈阿姨所在的工人村五村,公厕就有七、八座,因为在棚户区家庭,少有独立卫生间。

“这些公厕隔两三年就会重新装修一次。”陈阿姨说,“棚户区最豪华的就是公共厕所,我们的房子连公共厕所都比不上。”

人民网记者了解到,目前仅星光社区仍待拆迁的棚户区就超过1000余户。不过,令这些待拆迁的棚户区居民有所期盼的是,青山区棚改指挥部表示,计划安置包括星光社区棚户区居民在内的青山区棚改二期还建房在去年9月底已经开工,并力争在明年7月份完工交付。

2500户居民仍住棚户区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为建设武钢、青山热电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大批工人集聚青山。计划经济时代秉承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于是随着企业的建成,在企业附近也产生了大片为建筑工人搭建的工棚及简易住宅。

这些工棚及简易住宅集中于工人村、青山镇、厂前3个街道办事处的11个社区,占地面积6220亩,房屋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居民1.3万余户,常住人口4万余人。该区域居民约占青山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棚户区。

按照棚改方案,武汉地产集团把青山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工作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红港三村和武石化隔离带(桃园和凤凰社区);第二期为工人村6村、7村、9村、12村、一冶厂区和工人村2村、3村、4村;第三期为青山镇街、星光社区和工人村11村。

青山区官方信息显示,棚户区已完成第一期拆迁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期拆迁工作。其中,工人村2、3、4村地块已于2013年12月底完成拆迁。棚户区改造3期拆迁项目中,工人村11村已列入青山区“三旧”(旧城、旧厂、旧村)改造项目,并纳入2013年青山区土地征收计划。青山镇街已纳入物流项目规划、星光社区已纳入青山工业园项目规划。

作为武汉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青山区工人村棚改曾经被称作“青山速度”,而这种“政府主导、银企联动、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棚改模式甚至被官方当做经验推介。不过,武汉棚改“青山模式”运作也并非绝对顺畅。

在去年7月份武汉一档电视问政的节目中,青山区棚户区改造因为推进缓慢受到棚户区居民的质疑。武汉市主要领导在走访青山区未改造棚户区后,承诺会研究青山区棚户区改造方案,尽快启动区内剩下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根据武汉市官方披露的信息,青山区棚户区在2007年启动以来,目前已经完成改造和迁入新房的棚户区居民超过1万户,占到青山棚户区改造覆盖人口的8成,不过,目前青山棚户区仍有超过2500户居民仍然生活在棚户区内。

武汉市相关负责人当时在电视问政栏目中许诺,青山棚户区改造剩下的7个片区2500余户居民将会“一次性解决”。而武汉市主要领导随后在青山棚户区改造的现场推进会上要求剩下的棚户区居民应该在“2016年7月搬新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武汉棚改“青山模式”为何拆不动?平衡资金成掣肘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3-30 14:08:00
去年1月底,绿地集团以23.9亿元的总价揽下上述工人村的3宗地块,目前绿地该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中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