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仍然严峻 碧桂园设立5%审慎增长目标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3-12 07:33:00

市场仍然严峻 碧桂园设立5%审慎增长目标

在2014年实现了20%销售业绩增长的碧桂园,将2015年销售目标定为1350亿元,仅增长5%。

碧桂园联席总裁莫斌指出,尽管政府工作报告及货币政策均显示2015年房地产政策环境趋于宽松,但市场形势仍然严峻。上述目标是出于审慎的考虑,公司非常有信心达成。

碧桂园主席杨国强也从两会中暂时抽身,意外现身业绩会。对于公司去年的表现,杨国强认为已经不错。其表示,房地产的高利润时代已过去,整个行业毛利率都在下降,未来最重要是还能发展,利润还有增长空间。

2014年,碧桂园实现销售金额1288亿元,合同销售面积为192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分别为21.5%和21%。公司现金回款首次超过千亿达1058亿,全年共开售77个项目。

按目标市场计算,2014年碧桂园约50%销售贡献来自于一二线城市的项目,另有约50%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在销售规模上升的同时,销售均价保持平稳,销售存货量稳中有降,去化率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挖来财务总监吴建斌之后,碧桂园财务管控有了很大提升。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顶层设计及红线管理理念,透过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和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2014年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8.16%,比2013年的8.54%下降了0.38%。

2014年碧桂园成功发行2次优先票据,分别为2.5亿美元的私募票据以及5.5亿美元的公开发行票据。此外,集团于年内成功发行国内房企规模最大的首发海外银团贷款(45亿港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集团可动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272.1亿元,占总资产的约10.2%;净借贷比率为59.7%,相比2013年12月31日的67.3%降低7.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碧桂园2014年毛利率继续下降至26.09%左右,对此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指出,毛利率下降跟行业的下降趋势是一致的,未来公司将重点提升净利率指标。

截至目前公布2014年年报预告的67家上市房企数据显示,行业整体降温趋势明显:67家企业中首亏达到了13家,预减续亏14家,略减3家。合计有36家企业业绩相比2013年出现了下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过半企业相比2013年业绩有所下调,可见2014年上市房企的压力普遍非常大;而且,目前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企业均为上市房企,完成情况较好,实际未公布企业的业绩更差。

张大伟认为,房企分化愈加严重,除部分规模房企外,2015年整体市场很难维持过去的高增长。

行业分化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个是市场的分化,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都会因为区域的属性定位和价值以及本身的供求情况而出现不一样的市场行情;第二个是开发商的分化,大者恒大,有品牌、运营、资金和资源优势的开发商将更做大做强。

对此行业现状,莫斌表示,相信今年楼市的政策环境好于去年,但市场仍然是严峻的。因为政府往往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才会调控,市场不好的时候则会放松。

莫斌透露,公司将存货和去化指标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存货做了分类,哪些部分是增值的可以慢慢卖,哪些部分是属于长期存货需要快速去化的,都针对性地制定了去化策略。

而制定5%的业绩增速,莫斌认为这是个审慎的目标,以确保公司能腾出足够的时间把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与其他房企一样,在不断扩展物业开发及销售的同时,碧桂园正在加大非住宅项目业务的经常性收入来源,以增加利润。2014年碧桂园酒店收入约为人民币11.3亿元,同比增长13.9%。

2014年全年,碧桂园将投资物业改为以公允值计入资产负债表,从而录得投资物业重估税后收益约14亿人民币。

吴建斌指出,未来,碧桂园总资产中除了销售物业的部分,其他资产都希望能发挥更大价值。比如酒店在总资产份额中占比不大,差不多是200亿,其中40多家酒店在运营,10多家在建设,目前在管理上可以平衡风险,每年可以带来10多亿收入;长远来看,公司希望酒店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分拆上市正在研究中。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市场仍然严峻 碧桂园设立5%审慎增长目标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3-12 07:33:00
碧桂园联席总裁莫斌指出,尽管政府工作报告及货币政策均显示2015年房地产政策环境趋于宽松,但市场形势仍然严峻。上述目标是出于审慎的考虑,公司非常有信心达成。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