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淡出两会视角 喜还是忧?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3-11 08:48:00

过去很多年,在两会上,有关楼市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一直都是与会代表委员、官员热议的重要话题之一。但是今年,很多眼尖的人注意到,无论是春节前召开的各地两会,还是现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房地产调控”、“限购”、“限价”等念叨了好几年的热词,基本销声匿迹。有人觉得,不提调控,说明房地产热度一路下滑,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力就要失去;也有人觉得越来越看不清了。多方观点认为,调控是往年房地产政策的主旋律,今年的报告抛开此种表述,在房地产拐点已经初现的当下,这预示着政策风向的确已经发生转变。

为何两会不关心楼市了?

在今年两会中,本报记者发现,无论是官员还是代表委员,都鲜少提及房价、楼市调控等话题。当人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寻找房地产政策的蛛丝马迹时,映入眼帘的词汇是稳定、支持、促进,取代了以往抑制、投机、调控。有人表示,这说明政府对楼市的调控越来越去行政化,由行政主导重新走向市场主导。“原来政府对楼市的行政管制并不一定代表市场发展的方向。”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与去年表述有着明显区别,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相对平稳和积极的基调。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在去年的报告中,相关表述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从2014年9·30新政开始,政府对地产态度转向温和就日益明显,宽货币、松信贷、限购放开,各种组合拳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已进入政策转折期。

楼市的高峰期已过?

2015年楼市仍会继续调整,不同的城市也出现明显分化,“有些城市人口还在增加,需求就会增加,有些地方人口还在流出,那怎么还会有人买房子?”而即便是一线城市内部也不一样,有些城市供应量比较大,即便放开限购,也不会有明显反弹。

事实,楼市的“冷遇”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楼市的需求高峰已过。“该买房子的都已经买了。未来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家里有几套房子。因此现在三四线城市供大于求已经很明显,未来一二线城市也会逐渐饱和。”

另一个方面,在现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楼市也必然随之进入新常态,“过去需求的扩张特别快,现在这种需求不但没有扩张,而且还在萎缩,过去房地产行业只要能拿到地就能赚钱,现在这种时代已经结束了。”

2015年楼市仍会继续调整,不同的城市也出现明显分化,在政府降息降准后,资金面宽松很多,无论是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是消费者的利息成本都在降低,这对楼市的发展都有比较好的作用。“在政府降息降准后,资金面宽松很多,无论是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是消费者的利息成本都在降低,这对楼市的发展都有比较好的作用。进入2015年,楼市仍会以平稳为主,部分核心城市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弹。当然,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仍会继续分化。”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价”淡出两会视角 喜还是忧?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3-11 08:48:00
过去很多年,在两会上,有关楼市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一直都是与会代表委员、官员热议的重要话题之一。但是今年,很多眼尖的人注意到,无论是春节前召开的各地两会,还是现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房地产调控”、“限购”、“限价”等念叨了好几年的热词,基本销声匿迹。有人觉得,不提调控,说明房地产热度一路下滑,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力就要失去;也有人觉得越来越看不清了。多方观点认为,调控是往年房地产政策的主旋律,今年的报告抛开此种表述,在房地产拐点已经初现的当下,这预示着政策风向的确已经发生转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