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企多项财务指标恶化 存货超过1.3万亿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1-29 09:17:00

伴随着2014年销售面积的下滑,中国开发商的经营状况也在急剧向下。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规模处于高速增长期,房价和土地价格均保持快速上涨,开发商单靠持有资产的升值即能实现盈利。

然而,进入2014年,房地产市场回归均衡,房价由过往的单边快速上涨转为上下区间波动,成交量同比亦出现下滑。相应地,房地产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开始放缓,库存和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率开始下滑,房企负债率高企、资金短缺等问题突显。简单的规模扩张、增加利润的方式,在2014年已经走到尽头。重压之下,房企转型成为2014年的主题,并且将延续到2015年。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融资的转型即地产金融化的趋势,包括万科万达绿地、复星等都在寻求金融化、轻资产的路径;一些中小房企则面临资金链危机,甚至出局的境况。

多项财务指标恶化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截至日前公布2014年年报预告的上市房企合计38家,整体看降温趋势明显:38家企业中首亏达到了9家,预减续亏4家,略减3家。合计有17家企业业绩相比2013年出现了下滑。

细分来看,房企的多项财务指标在2014年开始恶化。首先是库存。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A股143 家房企累计库存绝对值达19622亿元,同比增长25.4%,创下历史新高。剔去其中已售未结的项目,即预收账款,上市房企的真实库存也达到13431亿元,同比增36.61%。据世联行估算,上述库存大致需要3.1年的时间进行完全去化,这个时间接近2008年和2011年的峰值,反映开发商去化压力大。

库存高企带来的是供求关系逆转,市场竞争激烈,房企不得不加大销售费用抢夺市场份额。另外,拿地成本不断提高,间接使开发商增加对现金的需求,扩大融资规模,从而导致2014年上市房企财务费用上升。行业平均三费占比达到11.22%,为五年来最高水平。其中销售费用上升0.3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上升1.04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上升1.05个百分点。

由于行业总体销售收入放缓而费用大增,房企经营现金流严重短缺。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97.27亿元,负值缺口同比大幅上升77.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18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5.1%。

与此同时,上述房企同期营业收入达4551.87亿元,同比仅增长9.7%,增速较2013年的36.41%明显放缓;毛利率为32.7%,同比略微下滑2.4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为511.74亿,同比下滑10.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8.92 亿,同比下降8.1%。

总体来看,2014年房企负债率维持高位,偿债能力有所减弱。截至2014年三季度,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商短期债务总计5018亿元,长期债务总计7146亿元,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为36.4%,为五年以来最高水平,资产负债率则高达76.6%。

世联行指出,在利率未进一步下降的环境下,有息负债占比上升会侵蚀企业利润,特别是在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当资产回报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有息负债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保持稳定但仍较低,侧面反映了房企偿债能力有所减弱。

此外,万科保利等公司最为看重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出现下滑,2014年前三季度上市房企ROE为6.94%,较上年同期下滑1.67个百分点、降幅接近20%;预计全年ROE较2013年也将下滑20%左右。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上市房企多项财务指标恶化 存货超过1.3万亿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1-29 09:17:00
然而,进入2014年,房地产市场回归均衡,房价由过往的单边快速上涨转为上下区间波动,成交量同比亦出现下滑。相应地,房地产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开始放缓,库存和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率开始下滑,房企负债率高企、资金短缺等问题突显。简单的规模扩张、增加利润的方式,在2014年已经走到尽头。重压之下,房企转型成为2014年的主题,并且将延续到2015年。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融资的转型即地产金融化的趋势,包括万科、万达、绿地、复星等都在寻求金融化、轻资产的路径;一些中小房企则面临资金链危机,甚至出局的境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