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拆解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1-09 13:12:00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已经启动,试点效果还有待观察。

“《试点方案》规定了5项试点任务,64个地区的试点内容各有侧重,不会平均用力。”一位地方试点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整体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这两项试点内容尤为引人关注。

该官员指出,这两项试点内容不仅要靠地方的试点探索,更要靠中央的顶层设计。“新型城镇化是新事物,但试点先行并非新思路,我建议国家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要做到地方试点与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并分辨清楚哪些是试点该做的,哪些是顶层设计该做的,做好改革的优先顺序。”

应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政府间事权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多大成本,怎么分担?这是包括试点在内的各个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内容。

从21世纪经济报道掌握的安徽、江苏、福建晋江和广东东莞四个试点的工作方案来看,它们大都原则性地提出了政府合理负担、企业依法负担和个人自愿负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估算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为每人20万元,其中政府成本16.7万。

“不同地区估算出来的成本不同,总成本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投入,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政府的投入成本,这是大头,而企业和个人需要承担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部分更多地通过执行《劳动法》去落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研究员王列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在前述四个试点中,只有东莞提出了五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路径和分担办法。其中,在义务教育方面,主要通过完善积分入学制度、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建立与经常性教育支出挂钩的市内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解决;在社保方面,主要强化企业依法缴纳社保、落实同工同酬、加强技能培训的投入责任。政府方面,对户籍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按照现行分配原则分担,医疗保险建议省级财政在承担基数支出的同时,加大对超出基数部分支出的转移责任。

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通过加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提高供给质量和能力。在现有分担体制基础上,积极探索按常住人口数量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项目实行补助;在公共事务方面,提高市镇财政对村(社区)治安、环卫等公共事务支出,上收事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按照实际管理人口数量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成本进行补助。

同时,在住房保障方面,鉴于现有公租房和出租屋超过1亿平方米的实际,主要通过规范公租屋建设和出租屋管理、出台公租房管理办法、建立覆盖中低收入户籍人口并惠及农业转移人口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同时,探索创新从实物保障向发放房租补助过渡,由“补砖头”转为“补人头”。

“上述五类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的分担办法,依然是一个原则性办法,具体怎么操作,还有待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进一步明晰。”东莞市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王列军指出,从以往经验来看,无论是义务教育、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实际的支出责任主要由地方承担,市县地方政府承担了70-80%,省级和中央政府承担得相对较少。“在中央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中,通常是倾斜向经济能力较为落后的中西部。”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应符合事权和支出责任相符合的原则,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义务教育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必须划分清楚。”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赵云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目前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并没有划分清楚,因此我建议,在中央顶层设计层面,应率先厘清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赵云旗建议,“我建议应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义务教育的事权上调到中央,由中央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去支持地方城镇化,而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治安和环卫等支出责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拆解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1-09 13:12:00
“《试点方案》规定了5项试点任务,64个地区的试点内容各有侧重,不会平均用力。”一位地方试点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整体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这两项试点内容尤为引人关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