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北京楼市反弹 分析称今年预计量增价稳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01-05 08:39:00

北京近年住宅签约情况(套)

2014年北京土地市场情况

  2014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在自住型商品房、信贷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之下,呈现出明显量跌价涨的态势,其成交量较往年均出现大幅下滑,但成交价格却仍在上升通道中。与此同时,虽然土地市场的成交量减少,但北京全年的土地收入依然创下了最高纪录。“量跌价涨”成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特征,业内预计,“量增价稳”或将成为2015年北京市场的主流。

  新房

  关键词:新低

  纯商品住宅网签量历史最低

  2014年的房地产销售压力倍增,前几年托关系买房的场景难再现,相反,房企还得使出十八般武艺卖房。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2014年全年,北京新建住宅签约合计99024套,比2013年下降16.8%,新建商品房住宅合计签约66078套,但其中有16109套为自住房等带有保障房性质的商品房,如果剔除这部分,实际北京2014年网签的纯商品房只有5万套,创历史最低纪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大部分开发商在2013年拿了比较高价的地,萧条的市场又导致项目上市压力巨大,库存量明显上涨。随着年末信贷政策的松绑,整体市场逐渐走出低迷,但因为价格相比二手房已经不具备优势,导致北京新建住宅走出低迷的时间比较长。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量跌”主要是由于几方面原因:一是北京楼市经过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之后,在价格走高的同时,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断档;二是在楼市调控“去行政化”的背景下,受宏观楼市下行因素的影响,北京楼市需求在前三季度始终弥漫着浓重的观望情绪;三是在2014年初,银行信贷收紧,楼市需求的购买力支持力度相对不足。

  不过,虽然去年北京市住宅新房市场在成交量方面显著下滑,但商品房成交均价却呈现一定程度的攀升。根据我爱我家统计,北京市2014年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均价为24971元/平方米,比2013年同期上涨8.9%。

  对于价格上涨的原因,胡景晖称,除了地价不断提高外,北京楼市调控“限高令”逐步松动、退出,价格高于4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不断入市,在统计结构上也显著拉高了住宅均价。从现有的市场供需情况和政策层面来看,“量增价稳”或将成为2015年北京市场的主流。

  二手房

  关键词:萧条

  二手房网签量同比降近四成

  新房市场成交跌入谷底的同时,二手房市场同样面临困境。受成交量大幅下滑的影响,各中介机构也纷纷“亮剑”,从链家地产高提成网罗经纪人,到我爱我家高调推出“全员持股”,再到思源地产调低中介费点位,各中介机构纷纷出招“突围”。

  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套数为105126套,从2008年下半年全面网签以来,去年二手房成交量是连续6年来历史最低的一年,相比2013年同比下调幅度达到了35.4%。从单月成交情况看,2014年前10个月连续出现了低于1万套成交量的历史最低;11月受到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影响,但成交量也仅在1.1万套左右;12月整体市场成交继续复苏,全月网签二手房达到14671套,比11月上涨了29.6%。

  在价格方面,据我爱我家统计,成交均价为29964元/平方米,虽然比上年增长了4%,但年度涨幅为近六年来新低。“从全年各月度的市场价格表现来看,从3月之后,北京楼市价格就进入了下降通道,月度成交量也在6月份触底。7月份,随着价格的下滑,受住建部喊话去库存政策和央行喊话支持首次自住型需求置业等利好释放的影响,市场成交量出现缓慢复苏,但价格也在两个月之后探底。9月30日,在央行、银监会发布房贷新政以及北京市住建委调整普通住宅标准之后,二手住宅市场价格在成交量显著反弹的情况下逐步企稳止跌。11月22日央行降息,二手房成交量进一步增长,价格则表现为小幅反弹。”胡景晖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2014年底北京楼市反弹 分析称今年预计量增价稳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5-01-05 08:39:00
2014年底北京楼市反弹 分析称今年预计量增价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