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绿城百日联姻失败根源:宋氏品质房排异孙氏高周转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11-29 00:05:00 作者:杨羚强
融绿之争,即将收尾。在孙氏主政100余日后,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导致了冲突的发生。曾以为,开明的宋卫平通过孙氏的手术刀,能为业界献上一个更完美的绿城,演绎一出宋卫平版的“笑傲江湖”,献上恒山掌门让位令狐冲接掌恒山的桥段。没想到,事情最终却变成了一场绿城版的宫心计,令一个商业变革的故事,沦落成了一出宫廷内斗,并以一方的退出作为结局。
今天的房产周刊,我们将为您追问以下问题:孙氏百日新政为何失败?宋卫平能在香港筹措资金赎回绿城吗?失去了绿城,融创输了吗?失去孙宏斌,高库存的绿城还能高周转吗?面对抉择,绿城员工何去何从?
“作为绿城的首席员工、创始人、二十年的领头人,经过这100多天,我发现把绿城卖给了一个不应该卖的人,致使客户担忧不满,合作伙伴委屈且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致使很多基本承诺以及与地方政府所签协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这是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在他口述的 《我的检讨与反省》中的一段话。
这只是他的公开说辞,在私下里,他对孙宏斌主政绿城这100多天的表现非常不满意,他给《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打出了孙宏斌这一阶段的分数,只有“四五十分”。而在100多天前,孙宏斌主政的融绿所得到的成绩曾经高达90分,是绿城各地分公司和项目中分数最高的。在这100多天里,为什么孙宏斌会从宋卫平眼中的“优秀生”,变成一个不及格的“差生”?上述理由真的是宋卫平回归的根本原因吗?
翻开绿城中国、融创中国上半年的财报,也许能了解两家公司基因排异的真正原因。
按照今年5月底宋卫平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的说法,将绿城交给孙宏斌是因为寿柏年退休的需要,也是出于宏观调控的压力。根据测算,绿城需要能保证账上再多100多亿元的现金,才能保证财务绝对安全。
今年9月公布的绿城中国半年报显示,绿城中国确实遇到了较大的财务压力。绿城账上的现金(含受限制银行存款)只有约244亿元,但各类应付款项却达到344亿元,且大部分是一年内需要付清的债务。
与此同时,绿城的现金流却并不乐观,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9.75亿元,更多依靠借款等融资,才确保了资金链的安全。
反观融创的现金情况,要比绿城宽裕许多。今年上半年,融创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大大高于去年同期,达到75.51亿元。2013年底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为160.08亿元,今年中报为229.84亿元,增加了43.6%。融创的各类短期应付款只有78.62亿元,现金足以应付各类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公司经营的“造血”能力,甚至好于素来以稳健著称的万科、中海、龙湖等公司。
也因为上述原因,融创在今年上半年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融创的新增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由去年底的9.4%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6%。
绿城中国的2014年中报显示,去库存、调节奏、确保现金安全,是下半年绿城的主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引入销售能力、“造血”能力更强的融创团队,显然符合绿城的利益。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