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被指中央对地方妥协:固化地方利益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11-27 09:35:00

据《华夏时报》,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十项举措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话音刚落,11月20日银监会就发文规定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并透露“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规则修订稿已经初步完成。”

央行则于11月21日宣布降息,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央行同时宣布,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央行降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引发市场种种反应。尽管之前一直有市场人士呼吁降息,但这次降息还是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央行明确表态,此次降息旨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并称“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但不少人士认为,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改善有赖于进一步宽松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是,降息可以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反哺实体多少?

央行的超预期降息举措,直接引爆了A股行情。11月24日,上证指数[0.30%]、深证成指[0.03%]均高开高走。在地产、券商股的引领下,上证指数盘中一度涨逾2%;深证成指涨势更甚,盘中涨幅最高达3.76%。当日收盘时,上证指数涨1.85%,深证成指涨2.95%。而11月25日,上证综指再涨1.37%,11月26日,上证综指逼近2600点。

中国央行的意外降息,也震动了全球市场,美欧股市、国际油价和黄金期价齐齐上涨,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再创新高。

但是就在一个月之前,作为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央行在此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并没有释放任何关于降息的信号。相反,央行还以大篇幅强调了过度“放水”的危害,并通过物价绝对水平不低和供给面变化驳斥了低通胀将触发全面宽松的观点。

“核心因素依然是顽固的实体融资成本。”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而现实是,当央行在连续下调正回购利率和注入基础货币后,虽然9月贷款利率较8月下降,但是仍然高于二季度水平,且上浮比率上升至历史高位。

“货币传导机制受阻,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并不理想。”上述人士坦言。但关键在于,现实是否也像理论所分析的那样,降息到底能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大的利好,能缓解实体经济多大的负担?

按照目前广义货币(M2)规模算一笔账的话,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就是减少银行利息收入4000亿。反推,就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4000亿。但是,如果将账细分开来进行计算,落到实体经济的好处又有多少呢?

“此次非对称降息,实际上在收窄银行利差,可以理解为是引导银行将部分利润让渡给企业。”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庆明认为,目前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大高于大多数实体企业,为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将银行业部分利润让渡给实体经济。

交通银行[3.01% 资金 研报]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有所宽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基准利率的下调,尤其是贷款利率相对幅度稍大一点的下调,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降,这个是最为重要的目的,这样会减轻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带来的压力。

“本次降息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存款利率没有多少变化,贷款基准利率却是超常规的下调。”MFI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江勋表示,这显然是要保证储户利益,试图让渡银行收益,反哺实体。但压缩银行利差,补贴实体,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银行放贷积极性的抑制。“虽然试图挽救存款搬家,但是银行未必会将资金投向实体。”江勋坦言。

“这个效果很难说。”这是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记者问及降息效果时的回答。在她看来,此次降息是意料之外的。“此次降息时间点不见得特别好。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息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会特别大。”她表示,“整体上看,经济基本面不乐观的现象越来越多,对经济调整和政策落实非常不利。”

事实上,针对此次降息,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央行降息被指中央对地方妥协:固化地方利益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11-27 09:35:00
不少人士认为,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改善有赖于进一步宽松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是,降息可以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