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写字楼开发渐趋饱和 现有库存可消化8年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11-13 09:37:00

数据显示,第三季无锡办公房源库存面积达到230.05万平方米,相比2013年的139.79万平方米增加了90万平方米,涨幅达到了65%。与此同时,23001套的库存量占到了全部商品房库存总量的13%,但成交量仅占商品房全部成交量的6%。

从供应情况来看,无锡的写字楼市场发展相对比较稳定健康,但由于销售情况不甚理想,依旧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从周边苏州、常州等地写字楼存量情况来看,二三线城市由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很尴尬的境地,庞大的供应难以消化。

现有库存可消化8年

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办公房源库存达23001套,库存面积达到230.05万方,可消化8年左右,与商品住宅将近3年的去化时间相比,写字楼的过剩现象面临更大的危机。

近年来房地产住宅市场去投资化趋势明显,无锡一家企业的合伙人潘先生急于为手头的资金寻找一个投资渠道,商铺太贵,写字楼便成为新目标。但他发现,无锡市场新的写字楼项目非常多,有外来大房企在城市综合体中配建的写字楼,也有不少本地房企开发的项目。

事实上,我市的综合体呈大面积上升趋势,不管是今年开业的苏宁广场、绿地中央广场,基本上每一个综合体都配有写字楼,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纯商务办公项目入驻无锡,如位于北塘区的联东U谷、惠山区的港龙商业广场等。其办公房源面积都在2万平米以上。

在有多个在建商圈的无锡,未来写字楼市场的供应也明显偏多。

供销比或进一步扩大

无锡写字楼库存总量占到楼市总体库存量15%,这一比例看似不大,然而由于写字楼去化速度较慢,仅占商品房全部成交量的6%左右,因此库存增速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库存量同比增长65%,在新增供应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3年,无锡上市的写字楼将猛增,至2017年市场存量将比现在翻番。

近两年来,住宅市场受政策影响波动大,而写字楼市场并未受限,许多开发商便将重心向写字楼倾斜。此外,在土地供应方面对部分商住用地明确规定,必须配备一定的写字楼项目,所以刺激了写字楼项目扎堆上马。相较于其他物业形态的房源,写字楼更“难卖”。不少开发商坦言,写字楼堪称是物业类型中最难去化的一类,甚至比酒店式公寓更难销售。

从整个商业项目来看,无锡近年来的写字楼项目,空置率较高,各大开发商使尽浑身解数,脸露欢颜的也是少数。业界人士分析,去年总体商业供应体量大,有些项目卖了一年,效果还是不理想。就写字楼情况而言,开发周期长,销售周期也长。

前三季度无锡写字楼新增供应40.85万平万米,但成交量仅为18.04万平方米,供销比达到2.26:1。对此,市产监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尚未开发的非住宅用地储备较大,办公用房等市区非住宅剩余可售体量在之前的高位上进一步增加,后期去化压力加大。

配套成熟区仍是成交热点

即便在全市写字楼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配套成熟地段依然是供不应求。从市区各板块来看,前三季度崇安新城板块办公面积供应体量仅为0.34万平方米,但成交量高达5.16万平方米,为各板块之首。而太湖新城、新区等新近成熟区域也有着可观的成交量,“写字楼和住宅一样,地段是第一位,只有配套发展成熟、人气充足的区域,才有可能吸引写字楼办公群体的入驻。”无锡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王一见认为。

随着地铁交通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写字楼热点区域将沿着地铁网辐射出去。据悉,在地铁1号线开通之初,曾促成一波沿线写字楼的成交。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地铁2号线即将开通,对写字楼库存量较大的锡山区将有部分带动。

王一见也指出,在加紧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为减缓大量供应所带来的冲击,地方政府应根据未来市场对写字楼的实际需求而调整甚至暂缓写字楼土地供应。而开发商应走差异化定位路线,产业集聚的金融大厦、教育大厦、创意大厦等定位方式更能吸引行业巨头的入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锡城写字楼开发渐趋饱和 现有库存可消化8年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11-13 09:37: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