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楼市营销创新正当其时 明星营销聚拢人气

来源:郑州晚报 2014-09-19 09:50:00

郑州房产——地产中国郑州频道

进入2014年,房地产行业已经从过去的快速膨胀时期,进入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理性成长时期。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同质化、成本的不断翻倍,让房企感受到冬天般的寒意。

事实证明,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需要与时俱进的营销创新。同时随着市场的细分,购房者的需求越发多样化,而且对楼盘本身的品质和服务要求更高。

在此背景之下,房企求自救、谋出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不创新就等于没出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且良性的发展,项目要想赢得市场,唯有创新求变,不断调整营销思路,逐步告别旧的发展模式,创新营销模式,才能冲出重围、异军突起。

传统营销模式待革新

在过去的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在买方市场活跃的前提下,体验营销和折扣营销一直是房地产企业常用的两大营销手段,换言之,营销并不需要考虑滞销、降价等问题,只需增强体验、小幅折扣以提高客户对产品品质、性价比的认同。

今年以来,在市场行情以及销售业绩压力之下,各大房企为促进业绩增长,已出现多重营销创新手段。

一是大幅削价促销。万科、中海等品牌房企都纷纷加入这个行列,个别房企如雅居乐也有较低程度的折扣。特价房、低价房也属于这一行列;二是低首付,零首付。开发商为消费者垫付或支付首付款,降低购房门槛。如保利、金地,分别针对长春、长沙项目开展“零首付”营销活动;三是“降价险”。为促进成交,解除消费者降价担忧,珠江地产曾试图推出“降价险”;四是全民营销再升级。万科推出“万享会”,搭建线上经纪人平台,开启基于微信平台的全民互动营销。我省房地产领军企业建业推出的“大V计划”、全面触网便是例证。

除此之外,体验营销也在结合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快速更新迭代,如复地“财富云”,旭辉“营销宝”。还有买房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期权换房”精英合伙人计划。种种创新背后,本质上都是为了打消购房者的降价疑虑,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实在在的让利,进而加快资金回笼,渡过当下难关。

业内人士分析称,大幅降价的方式,是应急之举,不会成为常态。“直接降价可以带来加快走量,但企业却不得不面对利润降低、老客户不满、品牌评价下降等负面的影响。”一位营销代理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更多企业宁愿采用花样频出的新促销手段的原因。

其次,从当前“零首付”的本质来看,开发商只是在短期内垫付首付款,没有带给客户实质的让利,同时客户还可能承担国家政策变动造成的购房损失风险,以这种方式置业的客户意愿将有限。

再其次,由保险公司为房价下跌买单的“降价险”,虽违背商业责利共担原则,且因保险公司无法科学预测相关风险,难以落地,但从其出发点来看是为打消人们的跌价疑虑,刺激观望者积极入市,符合当下行情。若房价继续下跌,房企与资金充沛的金融机构合作,用折价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让后者预先垫付流动性这一模式将推陈出新。

最后,结合O2O互联网平台的体验营销相比传统全民营销,不仅具备快速、传播广的特点,而且增加了更多的客户互动方式,如网上售楼处、看房团、团购等,实现直接在线蓄客,省时、快捷,在营销费用上也有效节省。加上基于“朋友圈”的信任度,这种营销模式更易推广,或成主流。

全民营销时代来临

在全民营销方面,万科可谓走在了最前列。先是建立了全民营销平台万客通,又和阿里、腾讯两大巨头合作,推出了“淘宝款抵房款”和房地产金融产品,赚足眼球;绿地打造的“云售楼”微信平台;保利推出“零首付”;万达与腾讯百度联姻,成立电商公司;世茂发布“宅行动”,针对首次置业客户等待期,提供“世茂社区免费居住体验”服务;碧桂园旭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全民营销平台。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郑州楼市营销创新正当其时 明星营销聚拢人气
来源:郑州晚报2014-09-19 09:50:00
进入2014年,房地产行业已经从过去的快速膨胀时期,进入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理性成长时期。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同质化、成本的不断翻倍,让房企感受到冬天般的寒意。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