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贩直言
蟹一旦注水死得快、价格大跌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天鹏海鲜市场,里面各种螃蟹可谓琳琅满目,就梭子蟹来说也有很多种类,价格也各不相同,个头较大、鲜活的梭子蟹,大的可以买到40-50元一斤,普通个头的只需要20元左右。记者连续走访了4家摊贩,发现水池里养的很多梭子蟹腹部都有或多或少不规则的小孔洞,类似针眼,少的有1-2个(见图1),多的有4-5个。这些小空洞形状也并不规则,但孔洞四周都有些发青。
“蟹肚子上怎么有洞啊?”记者向一名摊贩询问。
“哪里有洞啊?哦,这个啊,很正常的,大部分蟹都有,没关系你放心吃好了。”商贩说。
“这些洞是哪来的,会不会是有问题,或者是被打过水啊?”记者试探性地问。
商贩听到这里,显得有些生气。“你懂不懂啊,有洞说明是真正野生的好蟹。”随后商贩解释,好的梭子蟹都是长在海底的礁石里,腹部的洞是蟹在礁石上碰撞形成的,恰恰说明这些蟹是野生的,而且是渔船从海底捕捞上来的,“我们的蟹都是从舟山捕捞送来的,你看这些蟹每只都是活着的,怎么可能是打了水的?”
海鲜市场另一个摊位上,死掉的梭子蟹都被单独摆在一旁,下面用冰块进行保鲜,老板娘告诉记者,活的25元一斤,死的5元一斤,“死的也是新鲜的,今天早上刚死,买回去一样吃。”
对于给蟹打针注水,这位老板娘感觉有些可笑,“我们每天搞批发,不知要‘走’多少蟹,哪里有空给蟹打针?况且打了针的蟹活不长,你也知道死蟹什么价格,我们有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吗?”
说一说:
靠“掂分量”
判断螃蟹肥瘦不科学
现在,螃蟹到了最肥的时候,但是,有的市民在一些农贸市场购买螃蟹,买时掂量着很沉,回家一蒸却发现流了一堆汤,蟹壳里却比较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对于挑选海鲜非常有经验的市民于先生说,买螃蟹靠“掂量”来判断螃蟹肥不肥是不科学的。
于先生说,农贸市场的一些螃蟹在批发回来之后如果没有马上卖出去,而是养在水箱里,那么3天过后螃蟹就“瘦身”了。“螃蟹养几天就空了,就跟人一样,不吃饭就瘦了。”于先生说,一般来说,挑选螃蟹时应该用手去按螃蟹的脐部,如果按起来手感发硬,就说明是肥而新鲜的好螃蟹。同时,脐的颜色暗红甚至红得发黑说明螃蟹比较肥。“螃蟹嘴和脐之间的那个部位如果发黑了,则说明这只螃蟹不新鲜。
记者实验
注水后的蟹只能存活大约半小时
随后记者分别买了两只活的梭子蟹和两只死的带回家,做进一步验证。
回到家后,记者将两只活的蟹放在一旁,随后找来一只针管注射器,先将水注入一只蟹体内,在注水的时候原先鲜活的蟹显得非常痛苦,几条腿和钳子不停地挥舞,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整只蟹便失去了活力,而此时另一只蟹还是和先前一样鲜活。由此判断,商贩的说法不无道理,既然给蟹注了水之后蟹会很快死亡,死亡后的蟹价格会大打折扣,那么商贩们怎么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给蟹注水呢?
专家说法
梭子蟹之间打斗会造成孔状伤痕
听完记者介绍的情况后,水产站张站长告诉记者,相比起大闸蟹,梭子蟹外壳上有不少突刺,而且售卖时也不是将腿和螯全部捆绑在一起,这样蟹之间就会碰撞、打斗,造成蟹身上有类似孔状的伤痕,这些是比较常见的。“给蟹大批量注水需要人工操作,而且梭子蟹体内存不了太多水,注进去的水也会慢慢流出来,注水增加的重量还抵不上人工开销,这个是不靠谱的。”
此外,有市民发现,每一只母的梭子蟹翻开脐之后,在腹部两侧都有一对十分规则的小洞(见图2),他们认为这里也很可能是商贩用来注水的地方。对此,张站长也做了解释,“这两个洞是雌蟹用来交配的地方,是天然形成的,并不是针打出来的。”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