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区宝龙广场上班的新市民王洁,最近发现,广场内多了一处“宝龙图书馆流动服务站”。这让她感觉方便了不少。这个服务站是新区图书馆旺庄街道馆跟宝龙广场合作的产物,是给生活在周边的居民提供“十分钟文化圈”方便的。
每周五放学回家前,在三高中读高二的小徐,都会到学校对面的民生大厦5楼新区图书馆去一趟,除了还掉上周借的书。只要有时间,他还要“泡”一会儿。用他的话讲,坐在“新图”五颜六色的沙发里看书,就像在家一样惬意。大约3年前,无锡新区创造性地对图书馆进行社会化运作,通过招标,一家有过台湾图书馆运营经验的公司成为这里的“管家”。该公司针对新区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在图书馆设计上突出简洁明快、温馨舒适的风格,并增设了24小时自助还书箱,让下夜班的人们也能轻松还书。
有了新管家后,“新图”每年新增注册读者1万人,馆藏图书外借率达70%,年接待到馆读者10万人次以上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去年年初,“新区图书馆联盟”正式运行,通借通还服务随即实现。如今,“新图”的“兄弟姐妹”分布在新区各处。除震泽路上无锡国家软件园内的软件园分馆、清源路东南大学530大厦内的创业中心分馆外,以街道为依托的“街道联盟馆”相继开出了鸿山街道图书馆、硕放街道图书馆、江溪街道图书馆、旺庄街道图书馆四家。
“喏,月初他们都会通过微信发布一个月的活动预告,我打算周末到软件园看《变形金刚》”,在东南大学530大厦上班的蒋先生指着自己的手机,他关注“新图”的公共号有一段时间了,觉得“新图”是个不错的文化驿站。在“新图”五花八门的活动中,他跟儿子参加过“向日葵”系列亲子阅读,而“共享电影时光”电影展播是他和儿子都喜欢的。“27号的‘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是五个妈妈,她们会通过各自的育儿经讲讲‘小儿不难养’,你可以来听听啊!”蒋先生向记者推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