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中国写字楼投资呈上升态势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9-11 08:30:00

由于运作成熟的跨国公司对在中国发展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企业在中国购买写字楼的投资正呈上升态势,”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高纬环球最新报告中指出,“尤其是快速消费品以及制药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等跨国企业,成为亚洲地区写字楼投资市场的领头羊。”

高纬环球上海商业部负责人司徒泰山表示:“一些药企致力于将其在上海的运营与研发或实验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这些设施既需要投资又需要时间运作。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未来成本,尤其是在业务建立之初和稳定后,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审视设备购买还是租赁。”

在上海,一些公司正从CBD搬迁出来转移到周边地区,以此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房产需求。因为CBD可用的空间有限,而新的开发区能够为公司提供以较低价格购买写字楼的机会(有些地方会低达30%)。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枫林生命科学园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等一些“商业园”比较受跨国企业的欢迎,尤其是那些想要建成大型总部(至少一万平方米)或研发中心的企业。近日,海正辉瑞制药(美国辉瑞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和诺华制药等药企在这些产业园区购买了空间。

“在中国,运作成熟的公司对在中国发展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他们会根据长远计划调整房产要求,由于他们的承诺,这些公司力求通过低成本获得高收益,也因此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高纬环球研究部大中华区执行董事林荣杰表示。

 “由于整个中国的商业园发展势头良好,一些特定行业的公司,如制药和IT企业可能会纷纷将研发部门与前端运营部门整合到一个地点。这种策略不但使租户节约成本,同时还降低了未来租金大幅上涨的风险。”林荣杰表示。

当然也有其他因素,即总部在美国的公司的税务问题。高纬环球研究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Sigrid Zialcita表示:“另一个促使总部在美国的公司从房产租赁转为房产购买策略的原因为公司在美国以外获得的公司收益无须缴纳联邦税,除非这些收益被带回美国。因而这些公司能将在新兴市场获得的利润重新布局到其国际业务之中。”

相比亚洲的其他地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的租金报价正跻身全球最高之列,很少有跨国企业在这两个地区购置资产。然而,去年宏利人寿保险公司在香港买下了价值5.8亿美元的物业;最近,花旗银行耗资7亿美元购入了一座21层的甲级写字楼。香港写字楼供不应求已成为许多大型租户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内地企业已成为这些城市商业地产的最著名买家。在香港,内地公司约贡献资本交易的80%;同样,在新加坡,中国公司约贡献资本交易总量的60%。

在亚洲成长性较高的印度也有类似趋势,高纬环球南亚地区执行董事总经理Sanjay Dutt表示:“在印度,多数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公司实力雄厚、计划长远。除此之外,IT、制药以及工程类公司也对写字楼投资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新一届政府有意扶持企业发展,预期市场会出现积极的情绪,这将从外企的购买方式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由于印、中两国地产成本不断攀升,越南和菲律宾即将在未来成为极富吸引力的目的地。相比印度,这两国的经济周期粗具雏形,因而对国际企业巨头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但是,由于刚刚在中国和印度形成资产购买潮,当企业在菲律宾和越南完成几轮业务周期并对在这里实现增长更具信心后,菲律宾和越南就会出现与中国和印度类似的趋势。

Sigrid Zialcita进一步表示:“第一次进入市场的企业仍会选择在亚洲新兴市场租赁房产,但是会有更多的商业销售交易将由在某个新兴市场成功运营了几年的跨国企业来主导。印度、中国、菲律宾市场能够带来富有吸引力的回报,具有优良资本增值的前景。如果货币风险管理良好并控制在最低水平,那么企业越早在这些市场投资来锁定潜在收益,就越能保证有所斩获。”


原标题:高纬环球:跨国公司钟爱在华投资写字楼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跨国企业在中国写字楼投资呈上升态势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9-11 08:30:00
由于运作成熟的跨国公司对在中国发展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企业在中国购买写字楼的投资正呈上升态势,”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高纬环球最新报告中指出,“尤其是快速消费品以及制药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等跨国企业,成为亚洲地区写字楼投资市场的领头羊。”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