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朔州峙峪古遗址曝“管理不善”问题,随即引起朔州市民关注。
三晋都市报称,峙峪古遗址距今约28000年。在两万多件人工砸击过的碎骨片中,有数百件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专家们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推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在峙峪遗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层中的两个灰烬层。下面的灰烬层中出土了一件有较为复杂图像的骨片,骨片刻划痕迹十分清楚,易于辨认,显然是峙峪人有意识的骨雕。峙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墨磨成的钻孔装饰品,这说明峙峪人相当进步,已能使用技术很高的石制工具。另外,在这里亦发现一件石镞,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武器,证明当时人类已发明了弓箭。
峙峪古遗址远景
朔州峙峪古遗址是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的一处距今约28000年的古遗址,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镞,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保护不力,峙峪古遗址目前仅被一圈砖墙围起来,无人看管,周围脏水横流。紧挨古遗址墙脚仅三四米宽处,仍在进行露天开采。
峙峪古遗址周围的废弃瓷窑
据史料记载,峙峪古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8月11日,在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村民的指引下,记者从村西一路向北,来到了距峙峪村约1.5公里处的峙峪古遗址。古遗址的西侧是一个名为“聚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猪场,从猪场流出来的污水直接从古遗址的墙外通过。绕着古遗址的外墙往东走,在与东墙仅隔三四米处,是一煤炭露天开采区。环视四周,记者发现有许多烧瓷器的废弃瓷窑,不过现在已经无人作业。
峙峪古遗址院外污水横流
古遗址门口没有悬挂任何门牌,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在几间空着的房子里,没有摆放任何东西,因为长期无人管理,灰尘已经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在砖墙圈起来的这片并不算太大的土地上,一座突起来的大约10余米高的土堆就是传说中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
奍猪场的负责人叫李培如,是峙峪村村民。他说,峙峪古遗址外面的砖墙圈起来大概有五六年了,当初是省里面圈起来的,但是圈起来后,没有立过任何关于古遗址介绍的碑,大门上也并未悬挂过任何牌匾。“政府也没有保护起来,只给外面围了两米多高的围墙,后来就再也没有人过问,里面啥也不管。”他说,周边的瓷窑是很多年前的了,老辈的时候在这里烧过瓮、盔、盆之类的东西。
近年来,古建筑遗迹、考古遗址保护不善的消息屡屡传出。 其实,朔州峙峪古遗址发生的事情仅为众多遗址保护不力现象中的冰山一角。因遗址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私挖滥采现象严重,已严重危及遗址文物安全,但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
据报道称,峙峪古遗址目前仅被一圈砖墙围起来,无人看管,垃圾环绕,周围脏水横流。
遗址保护措施尚不完善,却问责无人。但愿遗址资源不要成为各方争夺利益的砝码。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