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积金可异地购房 市民需留神存贷比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9-01 08:12:00

地产中国网合肥综合:从今天开始,安徽省市民在省内异地买房,可以选择向住房公积金缴存地或房屋所在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过,有业内专家提醒公积金新政或许不像想象的那样美,类似合肥这样的省内热点城市,异地使用公积金买房的人多起来就必须考虑存贷比的问题,否则在公积金使用上会面临更大压力,从而影响市场交易的健康程度。

居民

期待用公积金买房融入合肥

“小孩目前在合肥上学,想让他未来能留在省会城市,暂时是在包河区租房子住着,长期这样总归不方便。”老家在六安的孙女士表示,如果能用自己单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到合肥买套新房,在还款上确实会减轻不少经济负担。而且以后孩子工作结婚都有个家,可以更好地融入合肥。

孙女士的期盼即将梦想成真,安徽省住建厅推出公积金新政,从9月起用省内公积金可以异地购房。安徽职工在省内异地购买住房使用公积金时会更方便,因为可以选择向住房公积金缴存地或房屋所在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市民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变更、提取、划转业务时,在资料真实、完整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及时予以核准办理。

对于一些想购房的市民来说,公积金贷款有时候下来得会比较慢,这无疑会影响个人买房的计划。根据规定,下月起办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受理申请到放款,原则上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房企

可以帮外地人 部分解决限贷难题

从政策层面来看,只要拥有安徽公积金并且在工作地申请成功,今后便可以到合肥来买房,合肥多家在售楼盘的负责人认为是绝对的利好。

“异地可用公积金会很大程度上刺激房产市场,因为大家都想往大城市跑,像合肥这样的热点城市会受益。”滨湖一家房企的李经理认为,以前公积金贷款申请要2-3个月,放贷也要3-4个月,很多人可能等不了。如果这个过程真的缩短为15个工作日,贷款时间差大大减少。

“省内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外地人解决限贷难题。”美诚地产的资深人士胡敏君认为,根据公司的统计,安徽省内居民是合肥楼市成交的主力军之一,每年在合肥购房的省内非合肥居民占到近一半。这部分人中,大多数在当地有较好的单位和经济条件,公积金是达成买房的重要手段。只要放开异地购房公贷,这些家庭在合肥购房将更方便,成本也会变低,将对其在合肥置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专家

要关注存贷比 减少公积金使用压力

“目前,安徽的公积金覆盖率不是很高。”对于新政,部分业内人士也流露出谨慎的看法,市场上一些楼盘出现过拒绝使用公积金贷款。就算异地购房可用公积金政策放开后,允许使用淮北的公积金购买合肥的楼房,但楼盘不接受购房者还是会很无奈。从这个角度来说,政策可能为市民买房树立信心的意义会更为突出,实际运用效果可能并不会如想象的那般明显。

合肥学院房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认为,新政对楼市有促进作用,是配合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公积金适用面扩大的导向。但也要看到,公积金还存在事业和企业单位不平等、公务员与普通居民之间差别大等诸多矛盾。在这些城乡发展中的矛盾尚未解决之前,安徽公积金跨地区放开,后面还有很多环节需要逐步完善解决。

凌斌还指出,公积金本身存在存贷比问题,2013年合肥在公积金使用方面过猛,存款不足、存贷比失衡导致公积金放款速度明显延长放缓。合肥作为安徽省会,无论是淮南、池州、安庆等城市都还是希望到合肥投资、安家置业。此种情况下,放宽异地公积金使用政策,或许会造成原本就紧张的公积金的使用面临更大压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安徽省公积金可异地购房 市民需留神存贷比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9-01 08:12:00
从今天开始,安徽省市民在省内异地买房,可以选择向住房公积金缴存地或房屋所在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过,有业内专家提醒公积金新政或许不像想象的那样美,类似合肥这样的省内热点城市,异地使用公积金买房的人多起来就必须考虑存贷比的问题,否则在公积金使用上会面临更大压力,从而影响市场交易的健康程度。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