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京津冀承担改革试点 需要更多自主权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9-01 08:08:00

京津冀一体化已成区域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上周末举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承担更多改革试点的责任。“试点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既要抓紧实施,同时又要坚持改革试点的先行,要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重大的试点。”

多项改革试验场

7月以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北京河北七项协议承接转移产业签署,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迈入实质性提速。

“京津冀这个地区实际上只占全国地域面积的2.5%左右,但是其经济总量接近10.9%,长期以来是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比较集中、各方面资源要素比较集中的地区。”彭森说。

但他同时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京津冀地区行政配置资源色彩比较浓厚,改革实际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特别是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由于行政地位的不同,导致基础设施公共资源方面的不对等,大量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聚集在北京、天津,河北发展缓慢。”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众多业内人士指出,重中之重是坚持推动市场一体化的改革,主要是金融、土地、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等几方面,须提出建设区域一体化的市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改革举措。

彭森举例说,比如京津冀要推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改革,有关部门也在设想能够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发行专项的债券,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重大项目,主要发挥开发对金融的杠杆作用,有利于项目投资的跨区域。

“又如要推进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改革,开展耕地战略平衡,规范推进城镇化的试点,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用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要承担更多试点的责任。”彭森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还指出,除了经济方面需要大量简政放权,推动各区域的协同发展外,社会政策也要简政放权。

他表示,如果今后能够形成协同发展,就可能推动区域各种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为区域的发展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和潜力。

小城镇逊于长三角

今年3月16日发布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和城镇住房等方面加强了制度顶层设计。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立大会上演讲时曾指出,城镇化仍然有很多问题,很多认识还没有统一,“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有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中国的城镇化要有耐心。”

他说,中国的城镇化是伴随很多现代化的过程,不是说到2020年小康社会建成之日就能完成,也不是说有一个城镇化的规划就行。

京津冀经济带尽管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地位举足轻重,但城镇化仍然面临很大问题,住建部村镇司司长赵晖表示,京津冀与长三角相比,住在小城镇(包括县城)的人口比例只有17%,远低于长三角的26%,地区农村的人口比例京津冀为41%,远高于长三角的33%。

他认为,小城镇要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小发动机和 “小磁器”,长三角的大多数镇都比较强,镇财政收入在一亿、两亿的很多,每个镇都有自己的工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每个镇都可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各类资源,形成了区域整体发展的态势。

“而京津冀地区的多数小城镇反而形成推力,将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推往北京和天津。”赵晖说,现在京津冀地区村镇人口占整个京津冀地区总人口的64%,超过了一半以上,这是一个最大的创造源泉,某种意义上是决定该地区协同发展水平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地区协同发展必须形成城镇密集的网,小城镇是网的支点,网强,必须有密集和强的支点,否则不成网,而是若干点和线。”

针对这一问题,彭森表示,要在京津冀开展新型城镇化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试点,围绕探索多元化城市的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模式的改革任务,开展新型城镇化的试点,重点推进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向外疏解。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彭森:京津冀承担改革试点 需要更多自主权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9-01 08:08:00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承担更多改革试点的责任。“试点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既要抓紧实施,同时又要坚持改革试点的先行,要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重大的试点。”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