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媒:中国楼市存量达空前高度 消化需18.1个月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8-29 10:33:00
郑州房产——地产中国郑州频道
外媒称,中国住宅销售价格正在下跌。从今年5月到6月,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房价下跌的城市从35个增至55个。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也从5月开始连续3个月录得负增长。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8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不动产热终结的虚与实》一文称,国内外的新闻报道及经济分析中也开始出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崩溃”的论调。这并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首次出现调整,从2008年初到2009年上半年、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初楼市都曾陷入低迷。但与此前两次由政府出面抑制贷款或通过限购抑制房价的政策性因素不同,市场因素在此次调整过程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房价上涨的同时建设加速,由此导致了供应过剩,销售低迷,有意购房者开始观望,结果导致市场进一步萧条。
文章说,目前房地产市场库存量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6月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达到2.6218亿平方米,刷新历史纪录。若以目前的存销比计算,市场需要用18.1个月才能消化完这些库存。
文章认为,楼市低迷最大的问题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到约一半。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相关投资就占到23%,另有25%的基建投资,其余52%则主要投在提升产能方面。但从两三年前就开始出现的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逐步抑制了对提升产能的投资。所以在去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日渐低迷后全世界都开始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大幅放缓。
但文章说,虽然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但政府的微调措施刺激了基建领域的增长,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整体投资局面的稳定。中国经济仍处在发展阶段,城镇化也在推进中,增加基建投资的余地着实不小。
文章还说,中国的政府性债务比例在全球也处于较低水平。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虽令人担忧,但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结构调整后,增加了地方债的发行,加之国企民营化进程加快,还是能确保有足够财源用于基建投资的。
那么房地产市场疲软对就业问题影响几何呢?文章称,诚然,如果房地产热潮退却,那么钢铁、水泥、家具等相关行业势必受到较大影响,但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创造就业的明星行业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