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起诉豪宅三业主断供 杭州“弃房断供”只是极个别现象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8-28 09:16:00

银行起诉豪宅三业主断供 杭州“弃房断供”只是极个别现象

  当人们对一件事情报以“悲观”的态度,那么,他们总是习惯性地自动增加负面信息来佐证“这件事情确实如同预想得那么坏”!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其实就是这样。当各地松绑楼市的消息并没有很快促成房地产触底反弹,然后,关于“弃房断供”的新闻就开始层出不穷。最近,就有一则关于1.5线城市—杭州的诉讼新闻,因为被贴上了“市中心豪宅”、“断供”的标签,引发了业内的关注。

  宛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全国各地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松绑限购政策。但全国楼市仍未见起色,而此时,如果再添油加醋地渲染各地“弃房断供”、银行成为房东的新闻之后,人们对楼市的忧虑和恐慌则更为加剧,生怕“弃房断供”也成为推倒楼市骨牌的分支,成为压垮房地产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也是最重一根稻草。

  杭州豪宅三业主

  因断供被银行起诉

  昆仑公馆,是杭州位置、交通都比较好的“豪宅”,最小面积都有170多平方米,大的还有300多平方米。目前市场挂牌价格约在42000元/㎡。

  不久前,某总部设于南方的股份行杭州西湖支行起诉了这一楼盘的三位业主,这三位业主均已出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

  法院判决书显示,2010年该行向业主章某某发放了310万元的贷款用于购买该房屋,贷款期限20年,贷款利率为基准上浮10%。以房屋设立抵押担保,并要求开发商昆仑之都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贷款发放后,章某某自2013年9月21日起便未按约定期限按时偿还本金,截至2013年11月尚欠银行贷款本金288万元,利息5万元。章某某违约后,银行便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将其诉至法院。2014年3月,杭州市西湖区法院受理该案。

  另两起案件,业主黄某某和赵某某。他们起码在该楼盘购买了两套以上的住房。购房时间均是房价较高的2010年,贷款金额323万元,期限分别为15年和30年。业主自2013年9月和12月起便没有还款。

  为朋友企业作连带责任担保

  受牵连无力偿还按揭

  昆仑公馆断供案件中的章某某,温州乐清人,因为他为朋友的企业作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而受到牵连导致企业破产,无法偿还按揭贷款。

  据称,章某某本身是做铜加工生意的,十多年前就在乐清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企业,生产加工铜线相关产品,并销往国内外。这两年生意虽然不好做了,但运转情况不算太差。

  在此之前,章并不知道无限连带责任意味着什么,而且,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温州,民间资本充裕,民间借贷普遍,几个老板之间相互担保也很常见。章就以公司及个人的名义为朋友的公司担保了300万元的融资债务。同时,为了自己企业的现金周转,他也以个人名义为自己公司做了800万元融资的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但是近几年,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浙南大批银行、企业“受灾”。而就在去年年初,章的朋友公司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关门,朋友失踪,作为无限连带责任的他一下成为几百万元资金的债务人,而他的公司也因上了不良信用记录企业的黑名单,银行融资渠道一下被切断。

  企业一时间陷入资金异常紧张的境地,而偿还800万元融资也迫在眉睫,没有资金来源的章先生虽然已经借了上千万元的高息民间借款,但是资金漏洞依然无法填补,很快,章先生被迫决定放弃按揭贷款。

  章先生已成为三家银行的债务人:朋友公司放款银行、自己公司放款银行、房贷按揭银行。

  某国有银行一支行今年前8个月“断供”6起

  作为杭城房贷发放的主要银行,某国有银行杭州中山支行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先生表示,今年前8个月,仅他们支行处理的“断供”案件就有6起(他所谓的“断供”案,指的是已经是走上法律诉讼途径的案件)。

  按照银行借贷合同规定,连续3期以上没有按期缴纳按揭贷款,或是累积6期以上没有按期缴纳按揭贷款,银行都可以与业主解除贷款合同,要求业主限时归还本金,并可追偿违约金,同时,违约记录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对逾期未归还贷款的客户可诉诸司法途径主张权利。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没有那么冷冰冰。”陈先生说,发现客户有未按期缴纳按揭情况,他们会先短信通知,不行再打电话,电话还是无用之后,再上门催讨。

  陈先生表示,今年前8个月,他们行真实发生的“弃房断供”的事情实际上远不止6起,大部分客户在听从银行从业人员的劝解后,还是及时补上了房贷,避免“房”“钱”两空。

  “我们和客户权衡利弊,真的断供的话,后果绝不是损失金钱和房产那么简单,今后他几乎没有可能再从银行贷到钱了。”陈先生表示。

  而根据银行工作人员对“断供”电话及上门了解的情况,造成“弃房断供”的原因主要有3个。

  首先是家庭变故,说白了就是夫妻离婚,特别是刚离婚那会儿,谁也不愿意给还没有分割完全的房子交按揭。

  其次是工作变动,收入大幅下降,低于之前申请按揭时的偿还能力,也造成断供。

  第三,也是和目前经济环境有直接关系的是业主生意失败,无力偿还贷款。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抵押房产贷款中。

  各地“弃房断供”不断出现 原因均为“无力偿还”

  虽然到目前为止,“弃房断供”这种现象仍停留在小范围或个案阶段,但是今年以来,因断供被送至司法拍卖流程的房产确实呈现出上升态势。业内人士也指出,现阶段断供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断供弃房者仍以炒房客为主。

  广东番禺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的19个月里,广州市番禺法院共受理因“弃房断供”导致按揭房贷纠纷的案件191件,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同类案件相比,数量激增76.85%。

  据无锡核心城区崇安区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13年1-6月受理的贷款纠纷中为个人金融借款的有183件,其中涉及房贷到期不还的有61件;2014年1-6月贷款纠纷中为个人金融借款的激增到367件,其中涉及房屋贷款到期不还的也增加到98件。

  今年以来被司法拍卖的房产案例,在多达数百项的司法拍卖物品中,涉及房产拍卖的超过八成。据无锡崇安区法院的调查显示,司法拍卖的房产多是断供房,且90%以上是空置毛坯房,其中很多又是没有产权证的。

  在福建宁德、江苏新沂、广东珠海、上海等地均出现因个人按揭贷款逾期未缴而被银行对簿公堂的案例。

  这些案件中的共同点都是业主声称“无力还款”而弃房。

  杭州,作为上半年领降全国楼市的准一线城市,也成为此次“弃房断供”舆论浪尖的“重灾区”。

  一位杭州本土开发商对记者表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绝不是大面积,最多就算是个案。今年以来司法拍卖的房产确实有比前两年增多的趋势,但尚不足以对市场带来太大影响。”

  真“弃房”了也不能“断供” 除了偿债外还要交可观的违约金

  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法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该行的不良资产率确实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其中不乏“断供房”的案例。按照六成,银行都会这样处理这些房产。

  首先,每笔贷款都有相应的个人贷款经理负责放出,如果出现断供情况,则仍然由个贷经理进行追缴。前三次进行打电话催缴,如果三次之后仍然不能成功缴款,则将对这笔贷款做出风险评估报告。

  然后,风险报告会交由风险控制部门进行二次评估,并再次进行追缴。

  如果依然不能按时缴款,则进入最后的司法流程,向法院进行起诉和进行房产拍卖。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李小文律师表示,购房者和银行其实就是签订房产抵押贷款合同,即使真的业主决定“弃房”了,银行将你的抵押物拍卖,拍卖所得如果能覆盖掉贷款金额,那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如果拍卖所得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银行还将继续追偿,处置你其他固定资产。

  另外,通过司法拍卖后所得,除强制执行银行本金和违约金的划拨外,未产生借贷的利息可以同时解除,但是必须要承担本金10%-20%的违约金,实施多退少补原则。

  杭州楼市到了被“弃”边缘?实际的情况是基本面稳定向好

  今天,正好是杭州出台限购松绑政策“满月”。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市场还是有努力向好的一面。这当然得有数据的支撑,政策调整前,杭州主城区(包含萧山、余杭),每天的成交量在120套左右,政策调整后,这个数字大幅增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29日至8月19日17时,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成交商品住房4940套,日均成交225套,相比今年限购政策调整前(1月1日至7月28日,下同)日均成交套数增长72.4%;市区二手住房签约1898套,日均签约86套,相比限购政策调整前日均签约套数上升15.4%。

  从单日成交来看,限购政策调整以来单日成交最高的是8月16日,当日成交新房435套,其中住宅403套,其中杭州主城区119套,萧山88套,余杭161套。二手房方面,单日成交最高的是7月31日,当日成交二手房142套,其中住宅133套。

  但从主城区来看,最近几天的签约数量也不俗,来自杭州透明售房网的数据,昨天,杭州主城区“签约+预约套数”总计194套。(每日商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银行起诉豪宅三业主断供 杭州“弃房断供”只是极个别现象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8-28 09:16: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