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继续严格实行“双限”业内:深圳或最后取消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8-15 17:01:00

新一轮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松绑楼市政策让市场愈加担心调控放松是否会蔓延至包括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而此前,有媒体报道,深圳市政府专门开会讨论了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并准备对楼市做局部小幅调整,其中对于“不符合市场规则的限价政策”将考虑全面退出。

这些消息都让市场担心。限购、限贷、限价组成的深圳“三限”调控政策一旦放松会对深圳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日前举行的美联物业2014年中市场报告会上,美联物业深圳及惠州区董事总经理江少杰表示,对深圳市场而言,限购将逐步放开,限价则名存实亡,而限贷才是对市场真正产生作用的政策。他认为,年内深圳不会取消限购,但有适当松绑大户型或局部地区限购的可能,并称待今明年深圳住宅存量消化后,深圳楼市将出现2—3年的供应断层,此后房价或走高,而现在,深圳房价即将止跌回升,明年未必有贴近市场的价格出现了,现在是入市的好时机。

8月13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最新表态,根据分类调控精神,深圳将继续实施限购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分析,一方面加强预售许可管理,引导开发企业理性定价;另一方面要求开发企业严格按照一房一价的要求,在价格部门备案销售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这意味着,深圳将继续执行限购,但在“限价”方面则语焉不详,采用了一种较为模糊的表述。

限购

是否取消对市场影响不大?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已有35个城市取消或放松限购,以期消化楼市库存,而目前尚未取消或者松绑限购的城市还有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三亚、珠海、南京、哈尔滨、大连、银川、西宁等二三线城市。对于是否取消限购,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近日明确表示,深圳仍按照国家分类调控的要求,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深圳“限购”政策依然坚挺。然而,取消限购是否真能提高楼市成交量,提振购房信心?

对此,美联集团执行董事兼中国部行政总裁张锦成说:“佛山放松限购消息一出,楼盘立马封盘涨价,这种现象是因为把积压了一年的需求一次释放出来。我觉得取消限购,只能为该城市和地区带来一个小阳春,而且这个繁荣场面最多维持2—3个月。”张锦成认为,负资产较重的城市需要放松限购,但深圳没有。而且维持整个楼市健康发展取决于当前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收入水平。

江少杰认为,深圳或许会逐渐放开限购,但今年不会出现。而且相对于北、上、广三个城市而言,深圳的限购是最宽松的。根据深圳的限购政策规定,非深圳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在深圳一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或者社保缴纳证明的,限购一套住房,而其他三个城市至少是两年以上,深圳购房的准入门槛较低。“深圳的限购对深圳楼市影响很小,而且供求比反差很大。”

同时,美联研究中心总监徐枫在分析一二手房市场时表示,“钱才是决定购买力的主因,限购确实不能对房价上涨起到决定性因素,限贷才是重点。房价不是靠政策‘镇压’,其本质是宏观经济的投射。”因此,引导房价走势的有贷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微观政策,但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庭收入水平。

“实际上放不放松限购,对于购房者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利率下调、房价下降所带来的购房实惠,才是影响楼市最重要的因素。”深圳中原董事总经理郑叔伦表示。

而中联二手房研究院总经理肖小平则认为,深圳松绑限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上,深圳根本就不存在解除限购的条件,而且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并不是限购最严厉的,“深圳是否取消限购应该向北京、上海看齐,如果它们也松绑了,那就该到深圳了”。

据悉,从今年3月份开始,深圳的各大地产中介机构都监测到深圳楼市成交量走向低迷,并预测今年第三季度会迎来房价的松动,但美联物业监测到的数据则显示,房价从今年的4月份就悄然走跌,而到了三四季度,下跌空间会逐渐缩小。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深圳继续严格实行“双限”业内:深圳或最后取消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8-15 17:01:00
8月13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最新表态,根据分类调控精神,深圳将继续实施限购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分析,一方面加强预售许可管理,引导开发企业理性定价;另一方面要求开发企业严格按照一房一价的要求,在价格部门备案销售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这意味着,深圳将继续执行限购,但在“限价”方面则语焉不详,采用了一种较为模糊的表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