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消费者报》,今年7月24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提出在解决现有的约10万户轮候家庭的需求后,将不再建设经适房和限价房,由“配售型保障房”取代。在京存在多年的经适房、限价房即将退出历史舞台。1998年10月29日,北京首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当年火爆的排队场景距今已有16个年头。在此过程中,由于相关制度弊病频现,保障房由最初的大受追捧,逐渐沦为饱受社会诟病的“鸡肋”。
分配不公成退市主因
如今饱受争议的经适房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房地产市场上的明星。由于在房价和政策上的设计偏重中低收入家庭,各地的经适房项目上马前均受当地热捧。然而,回望经适房十余年的演变历程,经适房的大规模建设不仅没能充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反而变成了少数人牟利的工具。屡屡爆出购房资格审查制度上的漏洞,导致很多并不符合资格的购房者掺杂其中,而真正有需求的购房者只能望房兴叹。
经适房备受外界批评的原因还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由于经适房的建造、销售主体均是房地产开发商,为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房地产商不断扩大房屋面积和社区规模,故而出现了180多平方米的巨型经适房和配套极不完善的大型经适房社区,这与最初的经适房制度设计相去甚远。2007年9月,经适房“野蛮生长”近10年后,《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住房管理办法(试行)》才正式出台,具体设定了家庭住房、收入、资产等经适房的严格门槛,并规定采取“三级审核、两次公示”的审核流程,试行公开摇号,顺序选房。不过,相关规定的出台似乎并不能就此使经适房走入制度设计的轨道,时至今日,投机者的前仆后继依然使经适房备受指责,社会各界也对经适房争论不休。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告诉记者,经适房等保障房的政策设计原本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就出在政府并没有按照相关政策初衷对其进行运作和管理。“政府想挣钱、房地产商想挣钱、购房人也想挣钱,导致目前局面,经适房被搞臭了。”唐均说。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同样向记者坦言,保障房的分配失去了公平,经适房根本就没有到普通的真正需要住房的老百姓手里,所以此次北京决定取消也属正常行为。“不取消地方政府也没有资金实力去做这件事了。”陈保存道出目前经适房建设的又一困局。
此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事实上停建了经适房。今年年初,江苏省正式明确宣布停建经适房。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