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峡广场“升级版”看老商圈如何焕发新活力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7-23 22:10:00

沙坪坝,作为重庆的文化老区,早已发展成为汇聚了重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道。为打破单一的业态现状,沙坪坝将整合业态资源,依托沙坪坝火车站交通枢纽重大项目,实施商圈扩容提质,着力打造三峡广场商圈经济升级版。 

沙坪坝,作为重庆的文化老区,早已发展成为汇聚了重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道。而以三峡广场为核心的沙坪坝商圈,10多年前,在观音桥商圈、南坪商圈尚未成形之时,便已经被标榜为继解放碑商圈之后的“第二商圈”。

近年来,在重庆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下,杨家坪商圈、观音桥商圈和南坪商圈纷纷崛起,联动解放碑、沙坪坝两大老商圈,逐步构建了主城“五大商圈”的态势。解放碑商圈的高端地位难以撼动,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商圈等后起之秀势头正猛。如今,可谓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活老商圈的新活力,成为沙坪坝商圈的当务之急。

A再续荣光“老商圈”面临新机遇

三峡广场落成之初,便以其独特的规划设计与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重庆仅次于解放碑的步行街。

早在2005年,三峡广场就荣获了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的首批“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还先后获得过“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等殊荣。

但近年来,随着其他地区商圈的战略调整,沙坪坝商圈已逐步落后于其他后起之秀。作为重庆主城区建设最早的商圈之一,沙坪坝商圈的“大工龄”,意味着它需要面对更多市场形势转变中产生的问题。

其实,同所有的商业老区一样,三峡广场商圈虽然也面临着规划滞后、业态传统、交通拥堵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老商圈具有不可忽视的商业底蕴,先发优势明显,一旦抓住机遇,便可实现凤凰涅槃。

首先,沙坪坝本身的科教文卫特色与优势突出,具备聚集高素质人群和刺激高端消费的基础。有数据显示,该区有中国首批大学科技园之一的重庆大学科技园和重庆大学城、国家级重庆图书馆等,有各类科研院所67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其次,沙坪坝居民的消费能力较强,层次丰富,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万元。据了解,沙坪坝新世纪百货的雅诗兰黛专柜一开业,便创造了该品牌单柜单月全国第3的销售奇迹。

再者,三峡广场商圈的地均零售额较高,位于主城核心商圈第2位,仅次于解放碑。与此同时,沙坪坝的人流量较大,交通枢纽的布局,将给商圈带来无限商机。

而今,随着沙坪坝火车站交通枢纽项目的动工“加盖”,三峡广场也迎来了拓展升级的最佳时机。

B扩容提质“泛沙坪坝大商圈”的突围路径

三峡广场从来不缺人气。在重庆市民的印象中,三峡广场一直以来都是人流聚集地。

坐拥文化大区的核心地带,周边高校及各类教育部门、机构为三峡广场带来了兴旺的人气。以年轻人为主力消费群体,使商圈的餐饮和服装行业久盛不衰,但也限制了高端消费的发展,使其无法具备丰富的业态,去满足各类消费阶层。

为打破单一的业态现状,沙坪坝将整合业态资源,依托沙坪坝火车站交通枢纽重大项目,实施商圈扩容提质,着力打造三峡广场商圈经济升级版。

所谓扩容即是扩大沙区商圈的面积、设施、商家和经营规模,增强文化、休闲、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而提质就是再造商圈功能,加强商业商务、文化休闲、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多业态的共同发展,同时将中高端定位,与功能分区相结合,进而错位发展。

据了解,三峡广场商圈的扩容提质将按照远期、中期、近期实施改造建设。商圈将“南拓”至小龙坎、石碾盘区域,“北延”至陈家湾区域,形成辐射周边区域6平方公里的“泛沙坪坝大商圈”。近期任务主要是使扩容后商圈规划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到434.75万平方米,商业商务建筑面积扩大到231万平方米。

扩容提质后的三峡广场商圈将细分为七大功能版块,即新世纪·凯瑞商都——煌华中高端购物版块、金诚文化产业版块、华宇数码产业版块、成渝高铁城市综合体版块、小龙坎特色经济版块、沙坪公园休闲娱乐版块、东原ARC商务版块。

此外,三峡广场还将引进高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商圈”。商圈将通过搭建一套由免费WIFI覆盖、基础软硬件平台和成熟应用体系构成的平台设施。重点开发并推出“掌上三峡广场”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推进商圈的提档升级和商业繁荣。

C内涵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商圈”

商圈扩容不等于盲目开发,挖掘商圈特色,保存商圈文化本身,也是商圈发展中必须坚守的底线。

沙坪坝从周朝的巴国属地开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如今的沙坪坝,已发展成为重庆集人文、历史、教育于一身的著名学府区,三高人群集聚,智力型劳动者占全区在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可谓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以及重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道。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沙坪坝商圈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商圈”。

当前,三峡广场商圈坐拥金融机构12家,广告、咨询、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374家,商业网点多达2240个。仅2013年,三峡广场商圈商贸销售总额达73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7.4亿元,占整个沙坪坝区社零总额的60%。

为体现软实力,依托区内歌乐山名山旅游、磁器口古镇旅游、西部田园生态旅游等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沙坪坝商圈不断融汇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打造了“鲜花广场”和“迎春灯饰”。积极推进市政设施改造、绿化改良工程,努力打造都市旅游休闲高地。

与此同时,为了让文化底蕴同商圈发展相结合,沙坪坝还坚持对企业的商业文化引导。近年来,沙区商圈先后组织商家开展“五优商圈”、“十佳商业门店”评比、“最美微笑——十佳服务明星评选”和“餐桌文明大行动”等活动。

另外,为了“聚人气、促商气、带财气”,沙坪坝坚持“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的模式,大力开展“节庆”商业活动。目前,沙坪坝区已经举办了“三峡广场不夜天、瑞虎呈祥全家欢”、“时尚沙坪坝、浪漫情人节”、“坐地铁逛沙坪坝”、“全城美女看过来”等系列商业文化活动。

文/王彩艳罗兰

版块看台

细分“七大版块”优化再造沙坪坝区商圈功能

1.新世纪·凯瑞商都-煌华中高端购物版块

依托新世纪—煌华购物中心、重百沙坪商场为主体,涵盖南开步行街、立海大厦,商业面积共计20万平方米,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及年轻人打造主力百货店,附带中高端专业专卖店的一站式购物商业广场。

2.金诚文化产业版块

涵盖金诚商场、文化馆、商业大厦片区,商业设施总面积为13万平方米,打造市民文化艺术活动、特色文化培训、大型KTV、文化展示演艺、音乐乐器音响制品、古玩字画、文体用品销售等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广场。

3.华宇数码产品版块

利用文化区域优势,覆盖赛博、新世界以及凯德广场,发展数码电子产品展销,并带动商务办公功能,打造特色购物与数码广场。

4.成渝高铁城市综合体版块

涵盖丽苑酒店和成渝高铁城市综合体,商业商务设施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结合高铁和轨道交通,以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模式,建设地标式城市综合体,地下发展特色精品店、特色餐饮等生活服务型业态;地面打造类似协信星光68、龙湖北城天街、万达广场等中高端的购物中心,高层部分发展商务办公或商业商务酒店,顶层部分构建高档次景观餐厅。

5.小龙坎特色经济版块

结合小龙坎绿化广场,依托公安分局片区旧城改造,涵盖现有王府井百货商场,打造中高端特色商贸商务酒店区,扩展商圈商务功能;建主题式购物中心,走特色化发展路线,打造特色、高端专业专卖店。

6.沙坪公园休闲娱乐版块

中心区域利用现有建筑风格,打造文化娱乐体验区,布局中高端运动休闲、酒吧等娱乐业态;周边布局特色餐饮、茶文化、书画市场,花鸟市场、宠物市场等特色消费类市场。

7.东原ARC商务版块

引进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咨询中介等企业,发展商务经济;培育2.5创意产业园。打造集聚中高端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服务,交通枢纽城市商贸综合服务的商务广场。

数字看潜力

129所

沙坪坝商圈附近有大专院校19所,中小学129所,在校大中小学生近30万人。同时,拥有各类科研院所67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具备聚集高素质人群和刺激高端消费的基础。

50万人次

2013年,沙坪坝商圈日均人流量30万人次,节假日、黄金周人流量可达50万人次。随着沙坪坝火车站交通枢纽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商圈人流量还将会大幅增加。

1.4万元

2013年,沙坪坝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万元,位居主城第3,该区居民消费能力强、层次丰富。

1.39亿元

2013年,沙坪坝商圈地均零售额较高,达到1.39亿元/公顷,位于主城核心商圈第2位,仅次于解放碑商圈。

(来源: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打造三峡广场“升级版”看老商圈如何焕发新活力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7-23 22:10:00
沙坪坝,作为重庆的文化老区,早已发展成为汇聚了重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道。为打破单一的业态现状,沙坪坝将整合业态资源,依托沙坪坝火车站交通枢纽重大项目,实施商圈扩容提质,着力打造三峡广场商圈经济升级版。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