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步入最具争议时期 上半年多地楼市量价齐跌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4-07-21 09:18:00

从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创下自2006年有网签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到南京房价近两年来首次出现环比下跌,再到南宁楼市进入买卖博弈的“冰封期”,受调控未见明显放松、银根收紧、行业周期性特点等因素影响,多地楼市现量价齐跌,深度调整大势确立。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在经过高速发展的15年之后,整体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新房高增长时代已经终结,处于向平稳发展的过渡阶段中,地区之间、不同需求之间的差异分化凸显。2014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不是历史最差的,但却是争议最多的。

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1至6月房地产市场相关运行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下降6 .7%,住宅销售额下降9.2%。各项指标显示: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新开工面积降幅持续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放缓,价格同比小幅回落;房企资金增幅继续放缓,销售回款占比出现下滑。总体而言,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调整态势依旧,市场库存压力持续加大。

上半年多地楼市量价齐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除春节、网签系统暂停等因素叠加致2月份成交大降外,北京楼市成交呈现逐月走弱态势。此外,南京楼市在经历了三、四月份的小幅回升之后,五月“速冻”行情超出许多业内人士预期。而二线城市广西南宁的房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冰冻效应”。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北京共有401个项目取得销售许可,新增53472套商品住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60%;新增供应面积597.64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涨66%。2014年上半年市场供应量创下自2009年以来近5年同期历史新高。

尽管供应量大增,在楼市成交量方面,由于受到中国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加之银行对购房者信贷支持力度的减弱,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在一片低迷中收场。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6月北京楼市总成交32964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9%,总成交面积为345.98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1%。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除春节、网签系统暂停等因素叠加致2月份成交大降外,北京楼市成交呈现逐月走弱态势。尤其春节后随着多个二三线楼市楼盘大量滞销,频繁曝出大幅降价,房价下降预期加深,尽管一线城市房地产依然企稳,但购房者开始有看淡预期。受此影响,此后几个月,在北京收紧信贷及自住型商品房的加速供应等因素作用下,市场观望情绪进一步加重,使得北京楼市成交量一路下行,至6月份,北京商品住宅共成交5119套,创下自2006年北京有网签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值。

本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楼市在经历了三、四月份的小幅回升之后,五月“速冻”行情超出许多业内人士预期。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南京的新房样本均价为14024元/平方米,环比4月下跌1 .36%。这是自2012年5月南京房价环比连涨以来,近24个月首次出现环比下跌。该跌幅排在全国十大重点城市第一名。

二线城市广西南宁的房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冰冻效应”。长年在珠三角一带从事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营销的深圳汇金行副总经理黄平旺告诉记者:“南宁楼市已经进入买卖博弈的‘冰封期’,即便是快环附近,开盘价格超过7000元/平方米的楼盘都卖不动,但开盘价格在6500元/平方米以下的楼盘,一开盘就销售一空。”

长沙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副秘书长、长沙房地产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学海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长沙楼市销售同比下降很多,主要是因为银行贷款收紧,包括购买贷款和开发贷款。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推行贷款利率市场化,银行的贷款更愿意给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而非房地产领域。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地产市场步入最具争议时期 上半年多地楼市量价齐跌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4-07-21 09:18:00
从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创下自2006年有网签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到南京房价近两年来首次出现环比下跌,再到南宁楼市进入买卖博弈的“冰封期”,受调控未见明显放松、银根收紧、行业周期性特点等因素影响,多地楼市现量价齐跌,深度调整大势确立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