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赴美买300套房 90后为别墅发愁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7-14 09:21:00

点击进入下一页

制图刘逸兴

中国买家一年豪掷220亿美元赴美买房——这是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上周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告,这也意味着海外买家用于在美国买房的每1美元中就有24美分出自中国买家。

90后的成都女孩思思,就是赴美买房大军中的一员。

她现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8月在家人的资助下购买了一栋200平方米的别墅,属于典型的学区房,花费40万美元。眼下,她正在为别墅的3间空房发愁,打算租出去“挣”点零花钱。

这名90后女孩的购房行为在成都并非个案,仅从近年来远东机构、高力国际、美亚置业等机构布局海外置业市场的做法,就可窥得一斑。

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赴美买房的情况如何?到底哪些人在赴美买房?为何越来越多的“土豪”赴美买房?赴美买房有什么新趋势,又有哪些风险呢?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了多方的采访调查。

赴美购房个案

工薪族:

买了2套房纯收益6%

赴美买房的中国面孔中,不仅仅局限于“土豪”,工薪一族也开始崭露头角。

“我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钱,攒下的钱在美国买了两套房子。”7月13日,蒋亮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丝毫不避讳赴美买房的经历。

因为有亲戚在美国,2011年他就在拉斯维加斯购买了第一套房子,在当地被称为独立租房,一次性花费约9万美元。然后,交由当地专业机构进行出租等业务的打理,租得好时,一个月租金能达到1200美元。蒋亮说,他是纯粹的投资行为。除去必须缴纳的房产税、维修资金、物业服务费等开支,投资这套房子的纯收益约6%。据透露,因为购房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的一个低谷,这套房屋目前的市场估价已达18万美元。

2013年,他在佛罗里达购买了第二套房子,总价约8万美元。蒋亮透露,现在不少普通人赴美买房的欲望表现强烈,甚至有人曾打算找他一起合伙投资,不过考虑到购房置业都存在一定风险便作罢。他也提醒说,赴美买房尤其是需要注意选好地区和地理,购买相应的保险,一旦飓风把房子刮跑就很惨,搞清楚是否处于地震带等,当然选好低谷时机也重要。

以房养学:

投100万每周收益1500

以房养学是诸多留学生购房的初衷,也是赴美买房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不过,现在新版的“以房养学”的投资色彩越加浓厚。

今年4月份,家住成都的张女士预算了100万美元在美国加州买房子。她的孩子将就读美国加州的一所大学,而学校是不提供住宿的。加州是中国买家置业的首选,而名校附近的别墅的价格也在200万-300万美元,价格便宜的距离较远。

100万美元的预算显然不足。经过多方咨询和测算,她最终放弃了在加州购买别墅,而是转战到其他地方买了公寓,一套价格约7万美元。可以算一笔账:100万美元可以购买11套公寓,每周租金收益1500美元左右,而加州当地的五星级酒店的房价200-300美元,如果租房成本还会低。为此,她选择在得州等地方组合购买了几套房子,先试下水。

记者调查

到澳洲买房的,贷款的比较多,而到美国买房的几乎全都是一次性付款

海外购房成都人一年买走500套

“成都市场每年增长20%。”7月12日,美亚置业成都分公司销售总监陈黎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成都是西南重镇,因此成都市场不仅仅代表成都,而是代表整个西南地区。早期成都市场的买家是比较少的,而近几年来海外投资意识逐年增强,散客市场可达上亿美元,此外还有一些开发商谋求走出去。

陈黎透露,赴美买房的金额是不一定的,从7万美元到50万美元不等,也有上百万美元的别墅。一般来说,到澳洲买房的贷款的比较多,而到美国买房的几乎全都是一次性付款,成都赴美买房的贷款比例是零。初步估计,海外整个成都市场一年的销量,大大小小的房子可达400-500套。由于美国市场处于低谷,占整个海外购房的6成,在300套左右。

为何赴美买房成为一个热潮?陈黎认为,美国的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而永久产权的特点增强了投资的稳定性,加之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美国当前的房地产处于一个低谷时期。

同样,居外网中国区总经理葛奕婕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相对成熟,最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吸引了更多中国买家的目光。

而据美国麦克金利地产上海代表处负责人刘峰估计,在赴美购房大军中,来自四川省的置业者占到了20%-30%。

群体构成移民购房约占两成

中国买家一年豪掷220亿美元赴美买房——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买房的都是哪些人呢?

7月13日,华西都市报采访了身在美国的采优居房地产集团总裁查尔斯·杨科,他服务的客户名单中有李嘉诚。杨科说,他曾经到访成都多次,认为成都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

据杨科介绍,目前赴美买房主要的城市有洛杉矶、旧金山、硅谷、纽约市地区(尤其是长岛)、波士顿、休斯敦、奥斯汀和得克萨斯州。大部分买家都是来自一线城市,但越来越多买家从二线城市进入市场。

“不同的中国买家寻求海外物业都有不同的原因,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他透露说,一般来说,50%用于投资、20%用于移民、20%用于教育,10%购买用于其他原因。

有观点认为,中国买家豪掷上百亿美元赴美买房其中有的有洗钱嫌疑。就此,杨科称,他们并不建议或参与资金转移,而是建议客户听取当地律师的建议。

美亚置业的陈黎也表示,海外置业的动机可分为留学、移民、投资、资产转移等四类,而第四类受法律限制。以前主要是留学购房,现在投资购房的比例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房产机构代理的主要是前三类散客业务,而第四类往往隐秘渠道。

风险分析

购买美国物业的法律与中国差别很大,因此中国买家必须请美国律师或交由房地产经纪人打理

经济萧条升值难遇到老赖官司难

赴美买房看上去很美很高大上,但是也有底特律这样的城市出现了1元房。可见,风险也是如影随形。

“中国买家在看到一个物业以一美元或更便宜的价格出售时,必须格外注意和非常小心。底特律就有许多银行拍卖屋转让。”杨科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中国买家或许于第一次以低廉价格便能买到房子时感到兴奋,可是几个月后他们会发现该物业的情况可能很糟糕,例如房子可能在适合居住前需动用数以千元美金进行修复,而且需要支付税收,甚至它是没有价值的,因为经济萧条地区的物业价值通常有10年或者以上的时间不升值。

当然,现今美国许多城市有不少良好的地价交易,是安全的。杨科提示说,因为购买美国物业的法律文件与中国有很大差别,因此中国买家必须有良好的美国律师或者交由房地产经纪人打理。

刘峰透露说,一旦房屋出租遇到“老赖”更为复杂,因为美国有的政党是比较偏袒穷人的,赶走“老赖”租客的官司可能难以打赢。

关于赴美购房的税费曾有一个说法:一年交3%,相当于33年后房子就交回给政府了。陈黎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买家交纳的房产税抵扣下来实际交得很少,例如看房路上的汽车加油费等与房屋相关的开支都可抵扣。一般来说,赴美买房有租金、物业升值、汇率变动带来的三重收益,“买房本身并不是结束,更重要的在于购房之后的管理。”

专家观点

老百姓需要分散风险的机制,国外的钱可以全球配置,我们的钱也应该全球配置

老百姓的钱走出去是好事

“我觉得中国老百姓的钱走出去是一件大好事,把钱投向世界,投向国际资本市场,也是大势所趋。老百姓需要分散风险的机制,国外的钱可以全球配置,为什么我们的钱不可以全球配置呢?”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如是说。

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蒋华东也认为,赴美买房近几年的升温,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变化,与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一样,均是国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表现。不过,任何市场的投资行为都存在着风险,尤其是海外购房需要从当地的法律风险、税收政策风险、金融政策风险以及退出机制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中国的家庭资产应该走出去,赴美购房热还是反映了中国人有了房子就不会贬值的这种固定思维,房子该贬还是会贬的。”甘犁说,海外购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而美国的持有成本、交易成本比较高。

甘犁认为,买房子就像买东西需要挑,在美国买房是一件麻烦事,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严重,而美国本地人购房投资的情况很少。实际上,除了直接投资房产之外,还可以选择资房地产基金,基金公司也想赚钱,他越高,你的收益越高。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实习记者张乾实习生倪亮

原标题:赴美买房付全款成都人一年买走300套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成都人赴美买300套房 90后为别墅发愁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7-14 09:21:00
中国买家一年豪掷220亿美元赴美买房——这是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上周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告,这也意味着海外买家用于在美国买房的每1美元中就有24美分出自中国买家。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