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房产——地产中国郑州频道
店还在经纪人却没了
在行情冷清的时候关店往往是一些房产中介店长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而眼下北京的一些店长们却面临着另外一个烦恼:店还在但经纪人却没了。
“我3个月都没有开单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刚刚从海淀一家中介公司门店离职的王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年初和他一起参加公司培训的30多个人里现在还留在公司的不足10人。“中介公司目前的人员流失非常严重。”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
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2008年和2011年的那两次楼市调整中北京的房产中介公司也出现过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整个行业的流动性一直比较高。”北京房地产中介协会会长李文杰表示。而高流动性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留不住人才行业的从业者整体素质偏低口碑不佳而这又进一步促使更多的人离开这个行业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在郭毅看来这个行业很难摆脱这种循环。李文杰也表示收缩、扩张、再收缩的这种轮回是很难避免的房产中介行业的成熟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辞职潮
“这个月我们店里走了4个人。”6月29日房山拱辰大街一家房产中介门店的店长告诉本报记者。在他身后的店里记者看到几个空荡荡的工位显得很扎眼。
眼下让中介行业倍感压力的楼市调整依然看不到结束的苗头。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微博]发布的6月份百城房价指数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月下跌0.5%连续第2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18个百分点。
在北京根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统计6月份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仅6300套与3月份相比跌幅为29.6%。2014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网签量仅4.4万套环比大跌34.4%同比大跌53.5%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谷。
在严峻的形势下网上关于中介关店的传闻不绝于耳。但前述店长告诉本报记者除了个别对后市极度悲观的中介公司外大部分中介公司并不会盲目关店。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1年这两次关店潮后中介公司变得更成熟了。事实证明那两次的楼市调整很快就结束而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那些坚持没有关店和裁员的中介公司占尽了先机。“我们公司一年的收入几个亿我这个店一年的开销也就20多万就算整个店几个月不出单都没什么问题。”他说。
但是经纪人却无法忍受几个月不出单的后果。王超告诉本报记者这3个月里他拿到手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根本不够他在北京的开支。带他的师傅建议他暂时先转做租赁但租赁也不是那么好做的。“租赁市场的量是非常固定的大家一下子都转做租赁结果是谁也吃不饱。”他说。考虑再三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
一方面是不少经纪人在离开而另一方面是愿意进来的人很少。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无论是海淀、朝阳等核心城区还是大兴、房山等远郊区域许多中介公司都挂出了招聘的标牌但应聘者寥寥。
房山良乡鑫尊置业的一名经纪人告诉本报记者他所在的门店已经贴出招聘启示快2个星期了但一个合适的人也没有招上。我爱我家分析师孔丹也表示据他从公司人力资源部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的招聘确实比较困难。
前述店长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走的还是一些沉不住气的经纪人以新手居多。他担心的是如果情况继续这样恶化恐怕一些核心业务员也会考虑辞职。“那才是最要命的事。”他说。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