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降温:样板缺失 资本观望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7-07 09:47:00

2014年,智能家居的概念似乎正在落向实处,但从厂商所描绘的使用场景来看,与十几年前提出时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市场的参与者却已扩大了无数倍。一个尚未打开的市场,已经让参与者拼的刺刀见红,而乐此不疲。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但是,从提出到现在,智能家居往往与整体造价偏高,用户需求并未跟上相联系,这使得很多项目提出后往往难以得到落实。并且,由于众多厂商的参与,而标准并未统一,所以导致市场难以形成合力,普及的力度也随之锐减。

近几年智能手机的风潮刮入中国,厂商期待复制这一成功,用智能“改造”其他传统,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等概念随之而生,与此同时,智能家居也重回公众视野。

虽然智能家居的概念本质并没有升华,但随着硬件的升级换代,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公司平台化思想的外延,使得市场再次被关注。

市场前景被分析机构所看好。研究公司Juniper曾预测,2017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从2013年约80亿美元的增长速度来看,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某国内行业组织预计,到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

于是,2014年,无论是传统家电厂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提出基于自身背景特点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一些新兴创业公司也提出了自己对这个市场的摄像。在这个内涵频发、技术门槛逐渐放低的市场迅速变得臃肿起来。

从业者总是期望市场将会进一步打开,但不得不泼一盆凉水的是,这一轮智能家居热仍可能只是互联网技术大浪之下的一次潮起潮落。

需求不匹配背后是没有样板

用手机可以打开窗帘,让音箱响起音乐,甚至可以让灯泡变换颜色;又或者是当有人闯入,系统会自动报警,手机可以抓取到实时画面……这是当前一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所描述的样子。概括来说,就是设定一个场景,并通过一个终端将其开关进行整合。

然而,这些使用场景的设计不是处于用户需求的考虑,而是技术人员对现有产品的拼凑。

最早,这种模式来自于传统家电厂商的设想。其早从十几年前便开始进行相关探索,那时候的概念叫做“数字家庭”。但是由于其能力触角仅能伸到家用电器,并且也只局限于自身产品系列,所以很难在一个用户家庭中得以应用。所以,目前其运转最好的是高端酒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总控制调动房间的大部分设施。

随着智能路由器产品的兴起,强化控制中枢的思想也再次被提及。不过,即使从技术上已经很容易更加智能地将部分家庭设备集中互联,但对于用户来说是否有了足够的吸引力,目前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除了一小部分发烧友外,普通用户对家庭“智能化”改造仍有一定的门槛。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智能插座、防水扬声器浴帘、智能门锁、睡眠感应器等多种创新的小产品,但是尚未出现“杀手级”的产品。产业普遍认为,通过大数据分析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加多样,智能和自动化得以体现,才会使得智能家居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同样也有悲观人士指出,因为海外市场同样未出现智能家居的样板,所以中国厂商没有可以“复制”的案例。近日,谷歌(微博)和苹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等到真正有成熟产品问世,目前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降温:样板缺失 资本观望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7-07 09:47:00
2014年,智能家居的概念似乎正在落向实处,但从厂商所描绘的使用场景来看,与十几年前提出时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市场的参与者却已扩大了无数倍。一个尚未打开的市场,已经让参与者拼的刺刀见红,而乐此不疲。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