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城商品住宅成交量跌两成 多城买房落户开闸忙抢人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4-07-02 09:58:00

郑州房产——地产中国郑州频道

昨日,武汉执行新的户籍政策,放宽了毕业生落户条件。事实上,在此轮房地产市场下调过程中,多个城市加入到放宽购房落户条件的队伍中,买房落户有全面开闸之势,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目的不言而喻。

事实上,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典型的54个城市合计住宅签约套数为113.9万套,同比下滑23.7%。

而今年4月份以来,多城调整户籍政策,尤其楼市库存较高的城市,通过户籍改革新政,利用城镇化吸纳外来人口,根本目的都是抢人,提高购房人口基数,达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北京成交金额创五年新低

中原地产监测的54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数据中,一线城市同比跌幅达到了31%,二线城市跌幅达到了34%,三线城市则下跌13.5%,四线城市下滑18%。

无独有偶,克尔瑞房价北京测评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总成交金额约为862亿元,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29978套,成交金额与成交量均创下五年来新低。

事实上,在少数成交量环比回升较为明显的城市中,降价带动了成交量上升,以上海、惠州为典型代表。近期,上海主要由于刚需项目加速入市,推动了成交量有所释放,而惠州则直接得益于降价。

克尔瑞信息集团北京房价测评中心首席分析师牟增彬向记者表示,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来看,目前北京房价最为坚挺,上海已有松动,而大部分城市以价换量将加剧,甚至不少城市存货销售速度非常缓慢。“不排除这轮楼市低迷期将持续两年以上,因为大部分城市的需求已经透支。”牟增彬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份个别城市的成交量波动情况来看,成都和天津领跌,成交量环比降幅分别达到66%、58%。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天津取消买房落蓝印户口以及成都收紧购房落户政策对其商品住宅成交量影响很大。

购房落户全面开闸

“分类调控方向已定,在未一步探底到取消限购之前,户籍新政可以打头阵,闯关成功的可能性极高,这也是多城出台购房落户新政的‘曲线救市’式试探之举。”有某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直言,“招”都出遍后,若还不能有效刺激房地产市场,或许限购取消时机就到了。

据记者了解,昨日,武汉日前的户籍新政文件已经执行。武汉市日前下文规定,从7月1日起,毕业超过2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或留学回国人员,在武汉就业创业,具备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提供学历学位、劳动合同、1年社保缴纳证明以及合法住所证明,或者自主创业且本人为法定代表人的,均可在武汉市落户。此前,毕业2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才可在武汉落户。

相关部门测算,新政策实施后,武汉每年至少吸引10万名大学生落户,这也意味着每年将新增10万名购房资格人。

除此之外,贵阳、南宁等城市早就加入放宽购房落户的队伍;而无锡购房落户面积也降为60平方米;海口从6月1日起,海南本省人购单套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可落户5人。

对此,张大伟认为,放宽购房落户是房地产调控松绑的一个方向,楼市已经“入秋”,目前还能维持成交量上涨的城市越来越少,部分城市下调幅度加速。从全国房地产市场看,三、四线城市因人口净流入量减少,实际购房需求萎缩,难以消耗之前已经积压严重的库存。通过户籍新政,利用城镇化之机抢人,增加购房人口基数,特别是抢夺本省内有购买力的人群,将成为各二、三线城市放松限购的主要办法。

有鉴于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有支付能力的购房群体放宽落户条件,能够引导在一线城市就业的人主动返乡,进而到二、三线城市就业。而政策力度大、优惠措施多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将比较大。

不过,张大伟也表示,目前来看,由于个别城市楼市库存过高,即使放宽购房落户条件也不见得短期内能提高成交量。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54城商品住宅成交量跌两成 多城买房落户开闸忙抢人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4-07-02 09:58:00
昨日,武汉执行新的户籍政策,放宽了毕业生落户条件。事实上,在此轮房地产市场下调过程中,多个城市加入到放宽购房落户条件的队伍中,买房落户有全面开闸之势,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目的不言而喻。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