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起迎战40℃高温 高温天或持续30天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7-02 09:57:00

问重庆,晴为何物,只叫人晒不干衣裤。重庆入汛以来(5、6月)全市平均气温显著偏低,降水天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日照时数则为同期最少。

昨天傍晚,我市主城下了一天的雨停了。来自市气象台对主城未来七天的天气预报,今天市民可以缓解一天,明天雨水又来串门,此后结束雨天。明天雨水又来串门“又是哗哗的大雨啊!”昨日雨几乎是下了整整一个白天,傍晚时分才雨歇。

据市气象台的实况监测,昨日我市各地都以降雨天气为主。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在23℃上下,最高温在秀山,也没超过30℃,为28.6℃。

今天大部分地区雨停了,最高温度31℃。明天,雨又来,全市范围内的大雨。具体为,7月2日白天,偏南地区小雨,其余地区阴天。2日夜间~3日,大部地区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全市气温在19~29℃之间。7月4~8日,各地多云到阴天,偏南地区有分散阵雨。

创1961年以来三之最5、6月重庆天气特征创1961年以来三之最:

平均气温为同期最低。2014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气温为21.7℃,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1.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其中5月偏低1.7℃,6月偏低1.1℃。

平均降水天数为同期最多。全市平均降水天数为40.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7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虽然今年重庆汛期降水天数多,但是降水量接近常年。

日照时数同期最少。入汛以来全市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5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5月偏少近5成,6月偏少6成。

瓜果不太甜菜长不好今年,市民吃春季夏初的水果,明显感觉不够甜,比如樱桃和枇杷。昨日,市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这都是因为从3月开始的阴雨,让水果没有阳光照耀。

调查显示,阴雨寡照天气造成重庆农作物生长季节延后,长势弱,生物病虫害偏重,稻纵卷叶螟、玉米纹枯病偏重。多雨少晴也给病虫害防治带来困难。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使药材的光合生长受到抑制,部分地区减产3-4成,同时对药材药性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连续降雨,让潼南新胜镇的瓜农伤得不轻。西瓜大棚里30%以上的瓜藤上出现烂叶烂茎,地里还堆放着爆裂的西瓜。据瓜农初步估算,今年西瓜基地已被阴雨卷走7000万元。

石柱黄水和武隆仙女山景区,选择6月底入住避暑的游客比去年同期少了五成。

为何雨天这么多市气候中心专家解释,从6月8日开始,东北低涡向南推进,并向横槽发展,此时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偏南,有利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同时,高原高度场偏低,不断有高原短波槽生成影响四川盆地。在北方冷空气和高原短波槽的双重夹攻之下,重庆多地出现连阴雨天气。

6月19日起,副高再次加强西伸,但脊线位置仍然偏南,东北低涡逐渐减弱,但高原高度场仍然偏低,高原短波槽依旧持续影响四川盆地,重庆雨日较多。

7月最高温超40℃昨日,记者咨询市气象局相关专家了解到,7月中旬要开始热起来了,高温超40℃的情况会有,高温日数可能较常年多。

初步预计,今年盛夏(7~8月)气候趋势:各地平均气温在24.5~29℃,其中城口及东南部海拔较高地区24.5~27℃,其余地区27.1~29℃。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大部地区偏高0.3~0.7℃。各地降水量为200~400mm,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偏多1~2成,其余地区偏少1~2成。

7月中旬开始,各地陆续进入少雨期,大部地区有20~30天伏旱,中部35天左右,干旱程度较2013年轻。

我市大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8.5~39.5℃,沿江河谷地区可达40℃以上。除城口和东南部海拔较高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有25~35天≥35℃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

雨洪涝主要影响时段在7月上旬、8月下旬后期~9月上旬,西部偏北、东北部偏北和东南部偏南地区暴雨洪涝强度较常年略重。

主城区天气预报日期天气气温(℃)

7月2日阴天22~27℃

7月3日中雨22~27℃

7月4日阴天23~28℃

7月5日多云24~33℃

7月6日多云25~33℃

7月7日多云转阴天26~34℃

7月8日阴天间多云26~34℃

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7月中旬起迎战40℃高温 高温天或持续30天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7-02 09:57:00
明天雨水又来,此后结束雨天迎晴天,7月中旬开始,重庆各地陆续进入少雨期,大部地区有20~30天伏旱。专家表示高温超40℃的情况会有,高温日数可能较常年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