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重庆人房贷贷款额81亿 创今年新高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6-30 09:42:00

5月13日,央行“喊话”扶持首套房贷款,那么原本收紧的重庆商业银行房贷情况如何?昨日,记者从人行重庆营管部获悉,5月,以房贷为主的重庆个人中长期贷款达到81亿,创下了今年新高。不过,利率仍居高不下,部分银行甚至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

银行人士认为,银行利率已越来越市场化的前提下,今年房贷利率仍难松动,下半年利率上浮也将是基调。

重庆5月房贷创今年新高今年5月13日,央行召集15家商业银行参加座谈会,要求当前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满足首套房贷款需求,并要求合理确定首套房利率水平。央行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满足首套房需求,提高审批和发放效率,二是利率由商业银行自己定。

在央行“喊话”效应之下,重庆商业银行也表示出了积极的响应。央行重庆营管部数据显示,5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095.08亿元,当月增加81.86亿元。“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房贷量少了11.1亿元,但已是今年以来的新高。”央行个贷部人士说,与3月份相比,几乎增加了80%。与4月相比,房贷量也增加了接近10亿。

今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的房贷一直处于“不够用”的状态。记者统计发现,一月重庆的房贷只有56.01亿元,二月的房贷量仅为45.61亿元,而三月则是57.48亿元。

下半年房贷利率仍将上浮以前,当房贷出现松动的时候,利率往往也跟着下降,但今年却不是这样。

在采访中,多家银行向记者表示,额度增加,不代表利率就会出现下降,相反,在利率市场的“倒逼”之下,下半年房贷利率将“居高不下”。

“我们银行年初的房贷政策是利率执行基准,但现在不可能了,至少要上浮10%,有些信用或者资产状况稍差的购房者,利率甚至可能上浮20%。”昨天市内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个贷部人士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重庆四大行中,已有三家基准利率上浮10%。股份制银行则普遍上浮10%~20%。

央行不会干预利率上浮在申银万国分析师李瑜看来,“提高利率,根本原因在于今年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李瑜说,利率市场化,各大商业银行被迫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揽储,这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为保证利差,银行肯定会相应提高房贷利率。同时今年以来,银行也加大了对业务的调整,由房贷转向其他方面的贷款。在银行看来,房贷利率上浮符合央行喊话的“精神”。

某商业银行个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央行对房贷利率的要求是,综合考虑财务可持续、风险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这表明尽管目前房贷利率较高,但央行也不会干预。”余额宝收益下降导致房贷额度增加央行个贷部人士透露,5月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下降,存款出现回流,这是5月房贷额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存贷比的压力下,银行房贷的多少取决于存款量。”解放碑某国有大行向记者解释说。

同时,记者从央行重庆营管部了解到,5月,重庆居民存款当月增加81.73亿元,而在之前的4月,居民存款减少了250亿。

国内首个取消限购令城市出现专家称超30城市将取消限购6月26日上午,呼和浩特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正式发表取消楼市限购令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首个取消楼市限购的城市。此前,南宁、天津、无锡、温州等十余城市已对限购政策做调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预计30个以上城市将在年内取消限购。

张大伟昨天分析,呼和浩特总人口300万,住宅库存高达12万套,平均每月成交仅1000套,消化目前库存起码需要10年。按照呼和浩特市的目前市场结构,已经具备了所有崩盘的特征,放开限购也效果有限。除非再现2009年的救市,否则呼和浩特楼市起码面临5年以上的萧条期。

张大伟认为,今年“两会”提出的“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将成为今年中央政府对楼市取态的最好注解。

“限购解除象征意义更大,2014年的市场根本还是看信贷。”张大伟表示。

来源:重庆时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5月重庆人房贷贷款额81亿 创今年新高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6-30 09:42:00
在央行喊话效应之下,重庆商业银行也表示出了积极的响应,5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095.08亿元,当月增加81.86亿元。“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房贷量少了11.1亿元,但已是今年以来的新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