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开往河北的地铁仍未确定 上班族:挤地铁难

来源:新华社 2014-06-27 07:48:00

原标题:京开往河北的地铁仍未确定 上班族:挤地铁难

今年5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交通部门制作的宣传片中显示“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北京地铁线路还将延伸至河北相关城市。”记者近期从北京市规划委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地铁通往河北的相关规划仍未确定,轨道交通一体化仍需作出整体规划后才能具体实施。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地铁其实存在诸多“难延之隐”:如,每日可能剧增15万人运量、两个小时才能进京、票价有可能远超预期、修建成本居高不下……

跨省地铁:挤上地铁是件难事

北京地铁6号线、4号线、大兴线等被广泛“预期”将延伸至河北三河燕郊镇、固安的线路,如今在高峰期已面临运力饱和瓶颈。

据北京地铁公司和京港地铁公司统计,目前工作日6号线日客运量65万人次左右;连接北京大兴与城区的大兴线和4号线,日客运量分别达30万和120万人次。

6月下旬的一个工作日早高峰,记者在距河北燕郊镇18公里的北京地铁6号线(M6)东段首站草房站看到,安检口外排着20多米的长队。在向北京城区行驶两三站过后,车厢内就已挤满乘客;在与10号线换乘的呼家楼站,换乘通道更是拥挤不堪。

据了解,6号线很快将延伸至距离河北燕郊不到3公里的地方,由于沿线居民区不少,客运量仍将上升。不少乘客担心,一旦北京地铁再跨省延伸,高峰期在家门口挤上地铁将“不可能”。

这一担忧并不夸张,据三河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作日燕郊每天有约15万人进京上班。廊坊市交通局一位人士预测,“M6”线路在北京市境内客流量就可能饱和,如果再延伸至三河燕郊,早晚高峰沿途有可能上不去人。

“我们并不希望在北京工作的人去燕郊买房,累得半死,但如果地铁延伸过去,肯定前两站就满了,后面的人都不用上了,这涉及社会公平问题。”北京市交通委一位人士表示。

两小时进京:跨省地铁费时又费钱

除了拥挤难耐,跨省地铁带给三河、固安、涿州等地居民进京的实际效率可能有限,而价格则可能超出预期。

北京市相关部门一位官员表示,地铁如果延伸到涿州,每站都停,两个小时才能到北京五环。此外,在未来北京地铁票价铁定调整的情况下,乘客从河北坐地铁进京的成本不会太低。

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王大力2010年毕业后在北京市一家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为省钱他与妻子在燕郊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他说:“如果每天乘地铁上下班需要20块钱,这对我们来说很难接受。”

谁来掏钱修跨省地铁?

就算是有乘客愿意付出时间、金钱代价,谁来掏钱修建地铁延长线也是个问题。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指出,现在国内修建地铁每公里成本高达5亿元以上,再加上购置车辆、运营维护,这使得地铁跨省延伸并不是很经济。城际之间的地铁在国外也很少见,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投资收益比太低。

在国家层面没有统一规划相关财政问题的情况下,跨省市地铁对北京、河北都将是“一大笔投入”。 标准普尔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鉴于中国城市轨道项目的巨大规模,以及地方政府已处于高负债水平,相关财政负担可能令政府越发难以承受。北京由于连年运营成本增加,目前正在酝酿对地铁票价进行调整;而河北廊坊市则面临交通项目土地、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专家观点

可发掘老国铁连接北京河北

有专家提出,简单的地铁延伸可能还有其他“副作用”。专家表示,轨交规划一旦确立,必然会加速沿线土地升值,开发商会不会借此造出更多“睡城”值得重视。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交通中国项目主任张海涛认为,在中央对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控制提出要求的背景下,要防止轨交延伸反而刺激沿线房价上涨,人口大量流入。

专家建议,一方面,跨省可修建性价比、针对性更高的城际铁路。另一方面,可挖掘既有铁道线路为区域轨交一体化服务。近期,有北京市民在网上晒出,“每天坐火车回家,从北京站到大兴,票价不到十元,时间短,人还少”。王丽梅表示,利用老国铁或市郊铁路的成本较低,北京北站到延庆的S2线就是成功的案例。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京开往河北的地铁仍未确定 上班族:挤地铁难
来源:新华社2014-06-27 07:48:00
交通部门制作的宣传片中显示“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北京地铁线路还将延伸至河北相关城市。”记者近期从北京市规划委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地铁通往河北的相关规划仍未确定,轨道交通一体化仍需作出整体规划后才能具体实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