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力推社区“自治”做好民生必修课

来源:新华网 2014-06-24 10:32:00

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蠡桥社区大成村作为自然村已有近40年历史,消防设施和路灯等基础设施相继出现“老化”。“原住民”屠阿姨和陈阿姨向相关部门反映后,区消防大队、无锡市路灯管理处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并召集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听取大家意见,在一个月内就“搞掂”了这些问题。

在河埒街道,除了“社区事、居民议”外,各个社区还通过“增能”、“减负”,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自治,并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自治生态”,社区发展活力倍增,每个居民都成了社区的建设者、参与者、管理者、共享者。最显着的一个成效:在滨湖区第一届社区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评比中,河埒街道共有三个社区得奖,在全区各版块中拔得头筹。

在无锡滨湖区加快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在“大力推进全省‘政社互动’试点区建设”的当下,“河埒人”此番探索,无疑具有样本意义。近日,记者走进河埒,近距离感受社区自治带来的活力和效益。

街道组织自上而下推进“自治”理念

在蠡桥社区居民代表协调会上,共设多少个消防器材存放点,每几户设置一个存放点、路灯如何架设比较合理?这些问题都由居民代表和相关部门具体商讨。之后,居民还委派小区内老党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督办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这么快就能解决,真是没想到。”尝到自治的甜头,屠阿姨、陈阿姨开始主动上门向租住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一下就从“意见代表”变成了新村消防安全宣传员,从社区事务的“局外人”变成了“当家人”。

蠡桥的“自治”,只是河埒街道创新社区管理的一个缩影。

穿行在该街道11个社区间,记者发现,一套“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社会公益组织为辅助、公众参与为路径”的活力十足的基层自治机制,正在11平方公里辖区内茁壮成长。在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建良看来,这股“自治”热,是街道自上下而“循循善诱”取得的成效,也是辖区各社区突破地域界限、激活社区管理的必然选择。

“河埒街道区域总面积仅11平方公里,却容纳了11个社区、20多万人口,辖区既有商品房、安置房,又有老新村、自然村,各社区内人员情况复杂、服务对象众多,虽然进行了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但还是双拳难敌四手。”该街道办事处主任虞艳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有1.8万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仅23个,一方面,他们被各种统计、台账、会议绑住了“手脚”,优化社区服务的精力被大大分散;另一方面,社区参与机制不完善,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加大。

在资源、环境各方逼仄中,如何让社区管理“事半功倍”?努力寻求突破的“河埒人”最终将目光锁定“社区自治”。“想要拓宽服务渠道、增加社区活力、促进和谐氛围,社区自治显然是一个重要平台。”虞艳说。

为了自上而下推进“自治”理念,一方面,街道组织各社区“当家人”“走出去”,实地考察学习了温州、苏州、常州等地社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有了切身体会后,再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各社区座谈交流,相互“取经”,用“荣誉+奖励”的形式,引导大家进行“比学赶超”,并对入选区公益创投的项目进行补贴,调动社区创新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握指成拳,整合11个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全力推进河埒建设省“政社互动”试点街道。

创新管理带来发展活力!辖区北桥社区“公益联盟之家”、“草根议事堂” 畅达了民意诉求渠道,“五线谱工作法”获得2013年区级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三等奖;蠡桥社区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微创投”,让专业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管理压力大大降低。“社区自治打破了上级与下级、单位与社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参与社区建设的界限,社区工作效率倍增,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效益呈倍增趋势。”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社区:“尝到甜头后”走向行动自觉

在以老新村为主的纯社区——水秀社区,每天下午4时半,都有一群佩戴红袖章的“义工”协助社区保安为需临时停车的市民安排泊位,他们每次服务都能在“义工爱心银行”进行储蓄,等有需要时再用爱心“兑换”服务。“我打算用‘储蓄’下来的爱心时间,为老伴和自己兑换一次社区体检服务。”71岁的居民管德明是这项志愿活动的拥护者,他说,社区这种“以爱心换服务”的做法让大家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义工爱心银行”只是水秀在“金邻居”社工之家平台上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为了推动社区服务提档升级,该社区引入“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借助一批专业社工和社工机构,打通了居民需求与专业社会服务对接的渠道。“通过问卷调查、民主议事会、社区信息平台等渠道,居民可以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该社区书记丁晓邕表示,在各方面资源都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依靠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是水秀转型发展的一剂 “良药”。

“过去社区组织活动,居民参与度不高,现在组织什么活动都由居民说了算,参与的人多了,对社区的满意度也提升了;过去社区大小事务一把抓,压力大,现在许多居民主动加入管理服务,不仅自己受益,还能为社区‘减压’。” “自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河埒社区书记周晓冬感触很深。在河埒社区,波尔卡、佳音、博元、腾飞等四家教辅机构免费为社区20名学生提供辅导,每半年开展一次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成了居民的自我展示舞台,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人群开设的“光蕴七彩大讲堂”,是居民心中的“社区名片”。调查显示,目前超过90%的居民对该社区的自治方式与效果表示肯定。

跟她有相似感受的还有河埒其他社区的“当家人”,他们认为:在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下,社区压力大,居民自治热情不高;而现在,社区全面切换到“自治”模式后,不仅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从“服务员”变为“引导员”,居民也从“观众”变为“主角”,还吸引了一批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进了社区管理,形成了社区资源、社会资源1+1>2的管理效益。

“1+1+2+X”框架建成,引发磁吸效益

在北桥社区,有两栋楼房静静矗立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两栋楼房属于市水文局。去年,该局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社区,希望与社区结成共建单位,并结对5户困难户。如此突然的举动,让该社区居委会主任钱智芳在高兴之余不免有些困惑,“该局主要负责无锡地区水情测报、水质监测,与社区事务并没有多大联系,怎么会突然主动要求共建呢?”

一番询问下才获悉,原来,该局有位退休职工是居民组长,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对社区通过创投、援助、加盟、义工等形式,构建多方互动参与、合作共赢的社会管理新格局非常满意,在其积极建议下,该局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像这样被社区‘吸引’来的,我们太欢迎了。” 钱智芳坦言,这样的效果是她没有预料到的,也体现了社区“自治”的魅力。现在,该社区共有社工机构2家,社会组织28家,加盟单位70余家,为打造“幸福北桥”夯实了基础。

“要让社区强健起来,除了‘放权’给居民,还要适时‘增能’,有效整合、吸引社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治生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的河埒,已搭建好了“1+1+2+X”的自治框架:第一个“1”是居民区党组织,第二个“1”是专业社工,“2”是由专业社工引领的两名社区工作人员,“X”可以是多个辖区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公益组织,社区可以充分调动这些资源,为居民服务,这些服务产生的效果还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社区“自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无锡滨湖:力推社区“自治”做好民生必修课
来源:新华网2014-06-24 10:32:00
在河埒街道,除了“社区事、居民议”外,各个社区还通过“增能”、“减负”,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自治,并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自治生态”,社区发展活力倍增,每个居民都成了社区的建设者、参与者、管理者、共享者。最显着的一个成效:在滨湖区第一届社区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评比中,河埒街道共有三个社区得奖,在全区各版块中拔得头筹。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