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存贷比年中考核时点将至,银行的揽储能力和流动性再成焦点,但市场忽略的是,在存贷比的计算公式中,分子位置上赫然端坐的正是贷款指标。本期《证券日报·银行业》特推出“银行年中大作战·贷款篇”关注银行在“开源”的同时如何“节流”。
小微贷利率上浮30%成常态
多家银行信用贷“隐身”
“以前我们确实有那种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但是现在基本上不做了,因为出现了很多问题”,一家小微业务名列前茅的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你可以去问问其他支行网点,但是我估计如今很少有做这项业务的。”
在经过了去年6月份的流动性紧张后,收紧信贷已经成为银行一年以来频繁使用的词汇,小微贷款显然也在收缩之列。今年年中,被多家银行当做招牌打出的无担保无抵押小微贷款,如今已经形同虚设,即便是用房产做抵押的贷款,利率也开始一路上扬至上浮30%-40%。
“如果用信用卡贷款的话,最多能贷50万元,利率要达到9%,放款时间在20天左右。如果数额再大的话,必须要有担保,或者做抵押,利率上浮30%,放款时间要长得多”,某上市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银行中,只有招行还办理针对小微企业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利率是10%-12%,需要在北京有自己的房产”,一位招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是申请抵押贷款,利率在6.9%-7.2%之间。”
银行对于小微贷款业务的收紧,从小额贷款公司的态度上也有所体现。“5月份之前,申请人不用自己有企业,而且能贷到500万元;5月份之后只能贷款100万元,而且必须有自己的企业”,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年初银行贷款利率基本上是上浮20%左右,现在一般都上浮30%,或者更多。”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