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抢收半年报迎来中促销期 6月业绩有望回暖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6-23 07:47:00

在楼市成交低迷、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释放的市场调整信号刺激着购房人以及开发商的预期。业内人士称,在一系列“微刺激”下观望已久的刚需客们有望出手,这也将有助于开发商在年中交上一份可观的答卷。

“微刺激”频出 筑底趋势明显

房企5月销售数据显示,在四大地产商中,只有金地出现销售同比下滑,不过降幅由上月的14.65%收窄至9.34%;保利今年以来同比首次由负转正,增幅从上月的-11.77%上升到9.69%。此外,部分重点房企如融创绿地恒大等销售额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不难发现,相比去年同期,四大地产商及部分重点房企业绩回升企稳明显。

申银万国跟踪的48个重点城市的销售数据也显示,5月楼市市场已经企稳,目前销售基本处于底部徘徊。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5月新开工面积有所回暖。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599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降幅收窄3.5个百分点。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从近期政策层面和市场利好的综合方面来看,有关部门关于楼市下行所采取的“微刺激”托市手段的出台较为密集。

一方面是5月12日央行喊话释放支持首次自住型需求购房贷款的信号之后,6月初,银监会也再次强调“大力支持首次自住型需求”,尽管目前商业银行方面由于各方面原因举动尚不明显,但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楼市的实际作用可以预期,政府合理引导市场刚需入市的思路已十分明显。

另外,地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公积金贷款所需的材料和证明予以简化,提高公积金贷款效率,这一信号对目前市场购买力不足的刚需人群来说也是明显的利好支持。与此同时,天津、沈阳等华北、东北重点城市对“限购”的有限放松,也对楼市各方的心理层面产生了一定程度刺激。

抢收半年报 房企迎来集中促销期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按照房企的推盘进度,下半年入市的项目一般会多一些,但由于市场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加之信贷偏紧,房企不能完全依靠“金九银十”冲击业绩,而6月剩余一周时间将会是房企集中促销及推盘入市的高峰期。以北京为例,仅上周就有10个项目获得了市住建委的预售许可证,根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周末就有6个楼盘入市。另外,亚豪机构预计,目前已有36个楼盘释放了开盘信号,其中9个项目将以平价或低于市场预期价格入市。

推盘量的增多也带动了成交量的回升,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6月第二周40个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7%,累计成交量回升。其中一线城市环比涨幅最大,达39%。

恒大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何妙玲在出席恒大中央广场开盘时也透露,此前的市场调整加剧了竞争,竞争加速了优胜劣汰,房企分化态势明显,提前布局去化走量的企业已经为半年甚至全年业绩奠定了基础,而受到近期政策微调的影响,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这说明无论什么时候,满足刚需、高性价比产品,都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担忧二度反弹 刚需或逐步释放

在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看来,一线城市潜在需求依然旺盛,虽然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迈出的步伐较小,但是开发商迫于资金回笼压力,用价格手段调动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以北京房山区长阳板块为例,价格已经与去年同期持平,我认为开发商的让利已经触底,这将为开发商换取较为可观的营收业绩。”

胡景晖也指出,由于开发商冲刺上半年营销业绩等因素的考虑,6月最后一周楼市成交或将有明显增加,新房成交量的增多将可以预期,价格也将保持稳定。二手房市场方面,随着房价的回调,以及议价空间的增大,部分购房需求已经开始逐步结束观望,选择入市。

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走势依然是分区域进行的。“一线城市当然是比较强势的,此外像厦门、南京、合肥、武汉等少数几个二线城市也较为强势,所以限购的放松与否,确实不是一二线划分的分水岭,还是要看市场的表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真正决定未来房企业绩走向的,除了降价跑量的力度外,更多是此前的布局。 

(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企抢收半年报迎来中促销期 6月业绩有望回暖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6-23 07:47:00
在楼市成交低迷、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释放的市场调整信号刺激着购房人以及开发商的预期。业内人士称,在一系列“微刺激”下观望已久的刚需客们有望出手,这也将有助于开发商在年中交上一份可观的答卷。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