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有用心者唱空楼市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6-23 07:20:00

年初至今,各地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一时间,“崩盘论”、“拐点论”、“银行破产论”等悲观论调甚嚣尘上。专家指出,目前楼市已进入正常调整期,要警惕别有用心者唱空楼市的真正目的—扰乱市场,误导政策,满足私利。

房价涨势趋缓

进入2014年,各地不断传出楼盘大幅打折促销的消息,而统计数据也表明,今年的楼市有点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5月,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明显减少,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小幅下降。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上涨的城市有15个;二手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上涨的城市有19个。

即使“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等地楼市也不景气。据统计,5月1日至3日,北京商品住宅共成交同比骤降78.9%,并创下自2008年实行“五一”小长假以来的最低值。深圳同期商品房成交同比跌幅超过六成。

“部分城市由于库存压力较大,加上近期市场预期不明,购房者持观望态度,一些房企推出促销优惠,导致房价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已出现加速调整的迹象。

舆论热衷救市

部分楼市量价齐跌令市场上唱空言论再次发酵。“售房旺季楼市不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有价无市,银行缩紧房产的银根,抛售房产的民间人士越来越多,许多大亨撤资房地产”,一篇列举楼市崩盘证据的文章在网络上点击量爆棚。一些业内大佬哀叹今年“形势不妙”,判断“房地产到了下降大周期阶段。”

此外,国外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唱空行列。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预计,此次房地产调整时间可能比过去要长,且调整过后房价也不会出现恶性反弹的情况。摩根士丹利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预期内地楼市在未来数个月内将出现销售、平均售价均趋恶化的情况。日资投行野村证券发布报告认为,大规模的住房供应过剩,再加上开发商资金短缺,造成了中国住房市场的滑坡。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楼市已经接近转折点。

看空楼市的言论放大了市场焦虑,“银行将因房地产崩溃而破产”、“地方政府卖不出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等担心进一步蔓延,呼吁政府松绑限购政策救市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唱空者从中渔利

事实上,曾长期高歌猛进的中国房价目前只是放缓了上涨的脚步而已。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城市房价同比继续上涨。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69个城市中,涨幅回落的城市有66个。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64个城市中,涨幅回落的城市有62个。

经过多年调控和市场的变化发展,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调整期。“我们的研究认为,今年楼市由于种种原因注定是一个调整之年,但是如果由此断定楼市即将发生崩盘,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样的结论言过其实。”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

对于楼市放缓的原因,秦虹分析,去年同期商品房销售增速的高位增长难以持续。目前的市场需求已经以自住性需求为主,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成为主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紧,实实在在影响了人们购房愿望的实现;关于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舆论影响预期,令有需求者也陷入观望。

专家认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空间。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将从过去单纯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

为何楼市进入正常的调整期却被一些人高调唱空?除个人观点外,不排除利益群体借市场调整大做文章,以达到扰乱市场、改变政策、满足私利的目的。

看空者夸大楼市下行趋势和后果,言外之意催促政府赶紧松绑限购政策,放宽信贷,采取救市行动,这样,开发商们可以继续享受高房价的红利,延续目前易断的资金链。而囤房者们也能继续坐拥财富增长。对于很多打算抄底中国房地产的外资来说,表面唱空实际做多是他们多年来一贯使用的伎俩,早已不足为奇。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警惕别有用心者唱空楼市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6-23 07:20:00
年初至今,各地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一时间,“崩盘论”、“拐点论”、“银行破产论”等悲观论调甚嚣尘上。专家指出,目前楼市已进入正常调整期,要警惕别有用心者唱空楼市的真正目的—扰乱市场,误导政策,满足私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