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城市占据半壁江山 房价逐渐回归理性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6-19 09:13:00

据《第一财经日报》,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5月份,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进一步增加,过半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出现了价格下跌。

专家认为,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由信贷收缩引起的需求萎缩。通过市场自身调整,房价有望逐渐合理回归。

房价下跌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上涨的城市有15个。在二手住房的价格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上涨的城市有19个。

新建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双双占比一半,系2012年6月以来首次,并创两年内新高。一线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更是出现环比下降,降幅分别为0.3%和0.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说,5月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明显减少,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小幅下降。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比4月份减少了29个和16个;持平的城市个数分别比4月份增加了2个和3个;下降的城市个数分别比4月份增加了27个和13个。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主管陈仲伟表示,目前房价回落趋势明显。未来数月,房价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将不断增多,住宅价格同比涨幅亦将逐步回落。

地方松绑调控效果有限

在全国楼市分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限购”是否可以松绑甚至取消、如何松绑,松绑后能否提振楼市等话题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多个地方早已采取各种灵活手段进行自我调节:江苏无锡、海南海口等城市的买房送户口,广东佛山、安徽宣城、芜湖等调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广西南宁、安徽铜陵、浙江宁波辽宁沈阳等城市明确松绑“限购”。

但是,从5月房价数据来看,松绑“限购”对楼市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以杭州为例,5月份其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1.4%,领跌全国楼市;无锡、宁波、海口等分别环比下降0.8%、0.6%、0.2%;只有南宁实现了环比上涨。

有专家认为,没有宏观政策配合,地方政府的任何措施都难以改变房价调整趋势。一些地方的松绑措施,反而会进一步印证市场对房价调整的判断,从而使更多潜在购房者加入观望行列。

房价将理性回归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态势恐将进一步持续。

尽管从3月开始,部分房地产企业即开始采取降价或折扣策略以价换量,但并未带来楼市成交量的整体上行。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4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19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住宅销售额19720亿元,同比下降10.2%。

世联行(002285,股吧)数据显示,5月销售金额排名前十位的标杆房企中,半数房企业绩同比下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上市房企半年报压力巨大,特别是6月份,很多房企将最后一搏。预计6月降价跑量的房企将明显增多。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楼市存销比指标继续恶化,也是短期房价下跌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5月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内的35个受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557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20.1%,创历史新高。此外,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6.5个月,存销比指标在继续恶化。

在信贷仍未明显放松、业绩压力、住宅供应等多方因素冲击下,开发商的入市节奏开始加快。上周,上海市新房新增供应面积达25.84万平方米,环比大涨230.05%。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珏林认为,在央行和银监会表态支持首套房需求的情况下,个人房贷政策将日益宽松。房地产市场可通过自身调整理顺价格,激发购房者的购买意愿,从而符合市场需求。

世联行研究部认为,当前市场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大部分降价项目往往能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这说明只要价格调整到位,购房者该出手时还是会出手。”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降价城市占据半壁江山 房价逐渐回归理性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6-19 09:13:00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5月份,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进一步增加,过半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出现了价格下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