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土地市场十分清淡。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6月一线土地市场成交现降温现象。4个一线城市总成交土地为8宗,合计土地成交额仅为18.18亿元,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从目前待售的土地看,预计6月4个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额将低于200亿元,将创造最近几年的最低点。
而在去年6月,4个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合计高达357亿元。据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CRIC)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578亿元,环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20个月来首次落入同比负增长区间。
一线城市降温明显
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的走势来看,10个典型城市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共计388.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5.6%,同比下降41.6%,创下近两年来新低。
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持续接近半年的地热房冷后,土地市场开始降温,之前认为难以受到影响的一线城市也明显降温。
房企谨慎拿地是土地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销售前20强的标杆房企,最近几月拿地数量逐月递减,6月上半月拿地总额仅54.85亿,其中仅个别企业有地入手。
据统计,这些企业年内拿地总额仅1502亿元,预计上半年拿地总额不足1600亿元。而在2013年上半年,20大房企拿地总额高达1977亿元。
北京某知名房企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拿地主要考虑自身资金和市场前景,目前企业大部分资金押在在建和在售项目中,回款周期预计较长,目前北京市场也受到京津冀一体化和自住房冲击,拿地必然会十分谨慎。
这位人士还同时说道,在拿地中,企业会优先考虑地段好,能保证销售周期,而地段一般的土地,除非价格特别有吸引力,否则不会贸然竞拍,而三四线城市则基本不纳入考虑范畴了。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